说到民俗,广州最广为人知的独特民俗就是春节花市。

漫步花街,临近年末,民俗风情愈加浓郁。 “走过花街就是过年。”走花街是广州人除夕最重要的活动。广州花卉市场历史悠久。汉初,有专门买卖花卉的市场,称为花市。明清以后,规模越来越大。其中以西湖路花卉市场最为著名,位于现在的北京路。广州各区花市开始时间不同,但一般持续3至5天,在除夕夜结束。

正月十五看灯。早在南汉时期2007年,广州元宵节,长寿寺(今六榕寺)花塔(今六榕塔)灯火通明。到处都摆满了灯笼和蜡烛,与月亮比光,祈求丰收。这就是所谓的“月光元宵节”。如今,元宵灯会通常在越秀公园、广州文化公园等地举行。

光复庙会狂欢看完花灯,乐趣还没有结束。元宵节前后是光复庙会的狂欢。庙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年期间,一家人去庙会不仅可以祈福,还可以感受节日的气氛。因此,庙会成为很多地方春节期间的必游项目。一年一度的光福寺庙会、民俗文艺演出、民俗游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制作演示节日、美食节等轮流举行。

博罗丹节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 “波罗旦”具有千年历史文化传统,是广州规模最大的传统民间庙会之一。南海寺每年都会举行大型的祭海仪式。其中,买博罗鸡是博罗丹庙会的保留部分。波罗鸡是一种纸质民间工艺品。据说,十万只纸鸡中,有一只早上会像真鸡一样打鸣。如果买了打鸣的婆罗鸡,就能发财。

番禺沙湾飘色大巡游 沙湾飘色是一项以游行、表演为主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形成于明末清初,每年三月初三的“北帝诞”祭祀活动中,都有各种人物游行。沙湾飘色组合垫航画、力学、音乐、造型、装饰等技法。色彩柜作为展示舞台。彩柜上站着一个8-12岁的盛装小孩,这就是“屏风”。 “屏风”上站着一两个2岁左右、盛装打扮的孩子,这就是“飘”。每块板都是浮动的。颜色是一个故事。沙湾的浮彩有“浮”、“巧”、“细”、“艳”四大特点。

乞巧节每年农历7月7日晚上,姑娘们在庭院里向织女星乞讨智慧,称“乞巧”。乞巧节在广州有着悠久的传统。广州也是中国乞巧风俗最完整、特色最鲜明的地区。节日活动有演戏、祭神、求戏、吃七娘饭、看七娘戏等多项内容。广州竹村被誉为“广州之都”中国第一个乞讨村。乞巧习俗于2011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