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疆各少数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住宅多为庭院,门不宜向西开。房子呈方形,前廊很深。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葡萄、果树,保持得很干净。室内搭起土炕,墙上挂挂毯,开设壁龛,上面装饰着各种花卉图案。
在饮食上,他们以面粉、大米为主食,喜欢喝用面粉烤的馕奶茶。饭菜的种类很多,其中就有粽子。肉粥、拉面、汤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挞、烧烤等。喜欢吃瓜、西瓜、葡萄、苹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他们主要吃牛、羊肉、鸡、鸭、鱼。他们是福布喜食猪肉、驴肉、肉食动物及猛禽猛兽。他们还被禁止吃所有动物的血。 。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是男女老少都戴四折花帽。男子一般喜欢穿双排扣的“长袍”,下面穿绣有图案的衬衫。妇女穿裙子、黑色背心、耳环、手镯、戒指、项链和其他配饰。女孩子通常都扎着辫子。如今,城市居民普遍穿着时尚。

维吾尔族人待人有礼。
见到长辈或朋友时,习惯上将右手放在胸前,然后身体前倾,反复打招呼。来到这所房子的访客都受到热烈的欢迎。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轻盈优美,以快速多变的旋转着称,体现了乐观开朗的精神风貌。维吾尔族的典型人物。维吾尔族主要从事农牧业,有经商传统。同时,传统手工业十分发达,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们生产的地毯、刺绣、丝绸服装、铜锅、刀具、民族乐器等都独具特色。民族风格。

哈萨克人 哈萨克人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在牧区,人们春、夏、秋三季住在可移动、便携式的圆顶蒙古包里,冬天则住平顶土屋。哈萨克人的饮食很丰富。他们喜欢吃奶皮、黄油、奶酪以及用牛奶、绵羊和山羊奶制成的奶疙瘩。他们还喜欢喝马奶、骆驼奶、酸奶、奶茶。牧区牧民吃肉较多,夏天吃鲜肉,冬天吃预熏羊肉干,喜吃马肠。
肉煮熟后,切成片,和面拌匀,o洋葱、大葱、辣椒成为哈萨克人民最喜爱的“那仁”。此外,哈萨克人还吃“Jeniti”、naan、“Bolshak”以及用马油、小米、白糖混合的抓饭等食物。

在牧区,哈萨克族男子冬季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斗篷和驼毛衬里大衣;裤子多用牛皮制成,称为“Sharibar”。
女性喜欢穿红色等颜色的衣服。天气冷的时候,他们穿双排扣棉大衣。他们还穿小羊皮、狐皮、狼皮大衣。女孩们穿着各种绣花衣服,用猫头鹰羽毛作为花帽上的流苏。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牧民,夏天戴白色毡帽,妇女戴白布披肩,天冷时戴天鹅绒围巾。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戴圆皮帽。哈萨克牧民都穿着长皮靴。冬天穿毛毡缝制的长袜,脚穿皮靴。
哈萨克族非常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必须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宰杀羊。用餐时,主人首先将一盘羊头肉呈现在客人面前。客人拿起羊头后,从羊头的右脸颊上割下一块肉自己吃,然后割下羊耳朵送给主人。然后,家庭中最年轻的成员会将羊头归还给它的主人。

哈萨克族男女都擅长骑术。年轻人喜欢摔跤和捉弄羊。每逢节日、庆典,牧民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 “追妹子”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娱乐项目。

回族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商业。他们与汉族人民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他们喜欢养花。他们的院子里鲜花盛开还有屋里的盆花。他们注重清洁和卫生。在饮食方面,肉类仅限于牛、羊、骆驼、鸡、鸭、鹅、鱼等。禁止食用猪、驴、骡、狗等肉类。食物有自己的特点。家庭餐一般有拉条、面条、刀削面、包子、烤饼、豆卷等。还有清汤、羊肉包子、蒸肉、清汤牛肉面、凉粉等独具特色的菜肴。回族喜饮茶,主要有砖茶、红茶、绿茶、沱茶等。
招待客人时,茶中通常会加入白糖和红枣。

在服饰方面,散居城镇的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回族地区,中年男子多戴小帽子,身穿白衬衫,下穿青色、棕色马甲。年轻女性喜欢穿简单的绿黑色衬衫和夹克。玛丽d 妇女一般将头扎起来,戴白色或青色的布帽或头巾。
未婚女子一般扎辫子,不戴头巾。中青年妇女有佩戴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惯。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居住圆形蒙古包,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必须向南开,炉灶放置在蒙古包中间的天窗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蒙古族喜食奶酪、奶粉、奶皮、奶油、牛羊肉、面食等乳制品,喝酸奶、奶酒,还喜饮茶。农牧区蒙古族主要吃各种谷物和蔬菜,喜喝米胜e.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蒙古袍,腰系红、黄、绿彩带,脚穿皮靴、毡靴,头戴红、蓝布。
如今,除老年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婚宴时才穿蒙古袍。妇女无论冬夏都喜欢穿裙子或连衣裙,并用各种头巾包头。

蒙古族热情好客。待客时,首先上的是奶酪、黄油、各种干麦片和奶茶。喝完奶茶后,敬酒。然后手抓的羊肉就端上来了,尊贵的客人们接着上全羊。主人把带尾的羊骶骨放在盘子上,把去颊的头放在上面,把刀递给客人。
嘉宾剪辑羊头的一只耳朵,切一块肉吃,然后把刀还给主人,然后主人开始切肉,并请客人随意吃。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主人应该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品尝他杯中的酒。蒙古族人民特别尊敬长辈和老师。任何时候,对长辈都以“您”称呼,进门、坐下、喝茶、吃饭、敬酒等都由长辈领头。贵宾。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牧民居住的圆形蒙古包被称为“博久”。夏季多居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迁往阳光充足的山谷。定居的柯尔克孜族大多居住方形土房,平顶,有壁龛,有天窗。房屋周围种植着蔬菜和水果。柯尔克孜族牧民也有食物丰富。乳制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梅族喜牛、羊奶、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马等各种肉类,也食米、面细粮。

柯尔克孜族的传统服饰非常讲究。男子喜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花边圆领衬衫,冬季穿黑蓝色“鞋”,下穿宽裤、高筒靴。女性喜欢穿带有银色纽扣的双排扣衬衫;有的还穿彩色长裙、下摆有褶边的连衣裙,以及带有黑色背心和袢的外套。女孩子普遍喜欢红色连衣裙,戴红色天鹅绒圆顶小帽或鲜红色水獭皮帽子。
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穿绣花图案的高筒皮靴。未婚女子多扎小辫子,结婚后多扎双辫子。装饰品多为银器,如手镯、耳环、项链、有的还佩戴铸有图案的圆形银胸饰。柯尔克孜族热情好客,非常注重礼仪。每当有客人来访时,都要提供最好的食物和饮料来招待客人,尤其是宰羊,以最尊重的方式对待客人。搬家时,邻居们互相杀羊招待,以示告别或欢迎。

锡伯族的村庄周围筑有围墙。房子有自己的庭院,庭院里种植着花草树木和蔬菜。大部分门朝南开。民居的窗户、柜子等家具上都雕刻有图案,最常见的是牡丹、莲花等。锡伯族妇女擅长剪纸,纸窗上用剪纸装饰得精美绝伦。饮食方面,以面条、米饭为主食,也喜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制品。

不要吃狗肉。秋季习惯上用卷心菜、韭菜、胡萝卜、芹菜、辣椒等腌制咸菜,称为菜花,作为冬春季节的食物。他们闲暇时还喜欢打猎、钓鱼,并用鱼来腌制鱼肉。

在服装方面,女性喜欢穿旗袍,男性喜欢穿开衫,裤脚系在脚踝处。现在的青壮年男性喜欢穿制服、西装,女性则喜欢穿连衣裙。

锡伯人讲究礼仪。家庭生活中,长辈和晚辈秩序井然,晚辈给长辈“上千块钱”。

锡伯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锡伯族迁居伊犁后,就以这一天为节日。四月十八日是他们与父母兄弟分离的日子从东北出去西迁作为周年纪念日。 “牛路”(旗)人,无论老少,都到野外进行休闲活动。

乌兹别克族 乌兹别克族多吃牛、羊、马肉及其乳制品。他们每天的食物是奶茶和加蜂蜜和糖浆的kuldak(炖豆)。 。 “那仁”是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也是待客佳肴。

乌兹别克族的传统房屋有多种形式。那些顶楼为圆形的称为“阿瓦”,一般为长方形、平顶的土屋,常用壁炉取暖。

大多数乌兹别克斯坦家庭都是父母和未婚子女住在一起,也有祖父母三代住在一起的。有与维吾尔族、鞑靼族通婚的传统。

乌兹别克族传统服饰的特点是男女均戴各种花帽。小花帽子是刺绣并由灯芯绒或黑色天鹅绒制成。妇女有时还会在帽子外面戴头巾。男子身穿及膝长袍,斜领,右侧写着“托尼”的名字,腰间系三角绣带。妇女穿宽大的石榴裙,不系腰带。
一般穿皮靴。妇女穿的“切特克”(绣花鞋)非常独特、美丽。男士衬衫的领子、前襟、袖口常绣有彩色图案花边,体现了乌兹别克斯坦工艺美术的特点。乌兹别克斯坦妇女擅长刺绣,工艺品“佩蒂努斯”花盘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城市乌兹别克人大多穿西装。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大小小的山谷中。他们每年春天都会播种绿树、豌豆、小麦等耐寒作物。初夏时节,他们赶着牛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然后返回家乡。秋天收获,冬天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
塔吉克族的衣食住行等都具有适应居住环境的特点。天冷时,男子穿无领长外套,系腰带,披光滑的羊皮斗篷;他们头戴一顶小羊皮圆帽,帽子表面是黑色的天鹅绒,上面绣着几条花边。当帽檐翻下时,它会盖住耳朵和脸颊。 ,挡风挡雪。已婚妇女在后面系围裙,头戴圆顶绣花棉帽,后有帘子以保暖。外出时,帽子上系一条白色方巾,新婚夫妇则系一条红领巾。
男女均穿毡袜,脚穿牦牛皮底的软羊皮靴,柔软坚韧,适合爬山路。塔吉克族爱吃黄油、酸奶、奶疙瘩、奶皮等乳制品,喝奶茶,以肉为最佳食物。好极了。

塔吉克族村庄大多为木石结构的方形平顶房屋,墙壁多用石头和草皮砌成。将树枝放在屋顶上,并在上面铺上与麦秆混合的泥土。
门向东开,通常靠近拐角处。顶部中央有一天窗。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三代同堂,以男性为户主。宝宝的出生是一件大喜事,亲朋好友闻讯都前来祝福。将面粉撒在婴儿身上以表示好运。塔吉克人讲究礼仪,热情好客。任何人拿走客人的东西,就表示他恳求客人来作客。不要用脚踩盐或食物,不要骑过羊群,不要接近主人的羊圈,不要用脚踢羊。这将被视为不尊重。
什么时候吃用餐时,避免将食物倒在地板上,待主人清理完餐具后才离开餐桌,谈话时避免脱帽。

鞑靼人的食物多种多样,味道鲜美。主要包括肉汤饭、Kizdulma(一种烘焙食品)、Salima Assi(一种煮食)、Gubadie(一种用鸡蛋、面粉和肉制成的小馕)。 、奶酪、酥油、米饭等)、各种煎饼、烤饼、煎包子、饼干、酱料、酿造饮料和各种炒菜等。

塔塔尔房屋大多建造用土坯、砖、石、木等材料。有土屋和木屋,门通常向阴凉处开。鞑靼人多住套房,房间外和自家庭院均建有围墙。厨房里有炉灶和馕坑。为了防止食物变质,每个仓库或庭院都挖一个深坑。夏天放置易腐烂的食物,冬天放置冰雪。蒂这种食物储藏室叫“帕子”。牧区的塔塔尔族适应游牧生活。住在帐篷里。

塔塔尔族传统服饰中,男子一般着绣花白衬衫、齐腰短背心或黑色开衫、黑色长裤。喜欢戴黑白绣花帽,冬天多穿黑色。卷曲的毛皮帽子。妇女以镶珠小花帽最为美丽,喜欢穿白色、黄色或紫色的连衣裤和有荷叶边的长裙。老年人多穿有领、左下摆的白衬衫,外加一件黑色及腰的短背心。
一般情况下,他们多穿布腰带、戴裘帽、各种长短外套、冬秋季穿短袄。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穿套鞋。如今,鞑靼青年男子大多穿着西装、时尚服饰。

达斡尔族的饮食主要有面、米、牛、羊、马、猪肉、家禽等。y,肉和蛋。由于新疆长期与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杂居,猪肉虽不禁忌,但很少食用,这与东北的达斡尔族有很大不同。
花的品种有米饭、拉面、汤面、烤馕等,基本上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相同。他们喜欢在春季三月到五月吃冷面,在腊八吃腊八饭。

达斡尔族的庭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门向南开,一般不能正对院门。西屋是最贵的房间,西屋是和南炕一起最贵的房间。达斡尔族有着尊老、互助、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
老年人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威望,在各种场合受到年轻一代的尊重。人与人之间有义务互相帮助他们是否认识彼此。即使生活有困难,他们也愿意招待客人。

洱族最大的节日是春节。腊月三十这一天,人们祭祖、扫墓、通宵玩耍。大年初一,大家都要拜年,给长辈拜年。然后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一一出门。新年快乐。
达斡尔族打招呼的姿势因人的性别和对方的身份而异。

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庆祝罗兹节和古尔邦节。回族庆祝肉孜节较为隆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庆祝古尔邦节则更为隆重。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与汉族一样过春节。

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士林氏一般在死后实行土葬。宗教人士首先给死者洗澡,然后用白布包裹尸体,用木箱运到预先挖好的坟墓下葬。
下葬期间,妇女和不信伊斯兰教的人不得前往墓地。死后七日、四十日、一周年举行纪念活动,请阿古念经,请亲友吃饭。这个仪式被称为“Naizil”。

中国有56个民族:1.汉族、2.壮族、3.满族、4.回族、5.苗族、6.维吾尔族、7.土家族、8.彝族、9.蒙古族、 10.藏族、11.布依族、12.侗族、13.瑶族、14.朝鲜族、15.白族、16.哈尼族、17.哈萨克族、18.黎族、19.傣族、20.畲族、21.傈僳族、 22.仡佬族、23.东乡族、24.拉祜族、25.水族、26.佤族、27.纳西族、28.羌族、29.土族、30.仫佬族y、31.锡伯族、32.柯尔克孜族、33.达斡尔族、34.景颇族、35.毛南族、36.撒拉族、37.布朗族、38.塔吉克族、 39. 阿昌族、40. 普米族、41. 鄂温克族、42. 怒族、43. 京族、44. 基努族、45. 德昂族、46. 保安族、47.俄罗斯族,48。裕固族,49。乌孜别克族,50。门巴族,51。鄂伦春族,52。独龙族,53。塔塔尔族,54。赫哲族,55。高山族,56。珞巴族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