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风俗习惯:满族人尊敬长辈,讲究礼仪。在路上遇到长辈,要稍微侧身行礼,低手行礼,等长辈走过才继续前行;老年人也应该有礼貌地打招呼。亲朋好友见面时,除了握手问候外,有的还互相拥抱问候。春节期间,人们要拜两次,一次在除夕辞旧岁,一次在大年初一迎新年。
满族传统民居一般有西、中、东三间。门向南开。西间称西上房,中间称正房,东间称东下房。西侧房屋,南、西、北三面设有炕三间。西康最贵,N东炕较大,南炕较小。游客住西炕,长辈多住北炕,晚辈住南炕。禁忌:室内西炕上不宜坐立或堆放杂物;不打、不杀、不吃狗肉;禁止戴狗皮帽子,禁止使用狗皮床垫,禁止客人戴狗皮帽子或狗皮袖子。
服饰:旧时,满族男子扎辫子,着马蹄袖长袍、马褂,女子着宽直旗袍、天足、花鞋。满族服饰在清代时已流行全国,现与汉族服饰相同。满族妇女不裹脚,鞋子上绣有美丽的花卉装饰。鞋底中央有一个10厘米高的木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行走时,可以昂首挺胸,腰肢摇摆。步态。
发型满族女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她们还是女孩的时候,她们只是把头发向后梳。当你即将结婚时,你应该把头发梳成辫子,扎成一个发髻。婚后的发型有很多种,有双髻、单髻等。双髻发型是将头发从头顶分成前后。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后髻梳成燕尾形,伸展至胫后。它可以保持颈部挺直。因此,满族女性走路时显得更加高贵、优雅。尊严。
图为满族新娘梳理婚礼发型。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装。剪裁简单,园领,前后宽,窄袖。它被切成四块。胯部较长,更方便上下马。窄袖方便射箭。 。由于袖子上装有马蹄形的保护套,故又称马蹄袖。满族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为一种装饰品,而放下马蹄袖仍是满族人向长辈、尊者致敬的仪式。女式旗袍比男式旗袍更具装饰性。衣领、前襟、袖口均绣有刺绣。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的款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四件式剪裁改为两件式剪裁。旗袍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女性的身材和曲线。图为满族妇女穿在旗袍外面的背心。刺绣精美。满族妇女穿着旗袍表演宫廷舞蹈。身穿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箭袖长袍和背心,以及满族男帽。
婚礼习俗:满族婚礼不仅有浓厚的仪式感既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又融入了汉族的许多风俗礼仪。一般来说,他们要经过以下程序:
订婚:满族青年男女顺序婚姻有两种形式。首先,青年男女的父母是熟人或朋友。他们互相了解,打算结婚,于是请媒人给孩子许下终生的承诺。在某些情况下,男人向女人求婚,而在某些情况下,女人向男人求婚。
另一种是男女互不相识,请媒人为子女订婚,媒人交出双方的“门户贴”,由媒人发出旗帜、简历、姓氏、双方三代人。此外,他们还应该检查彼此的出生日期和星座。放下它:送出经济礼物。分为大设置和小设置两种。方夏俄丁是指未来的儿媳妇拜访新郎家的姑姑、兄弟、嫂子和其他近亲时将获得财产。扩大称为“过分礼”,俗称“送大餐”。是指择吉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方家。
婚礼前一天,准新娘要喝“风酒”。新娘离家,入住新郎借用的公寓,俗称“放下头发”。第二天一早,女方家人在哥哥的护送下,用花车送走了新娘。当花车到达新郎家时,新房前的地面上会放置一个火盆,婚车载着新娘越过火盆。这就是俗称的“过火避邪”。为了赶走或杀死随轿而来的鬼魂,新郎会射出三支假箭。轿门;有些人真的射击他们,但他们通常朝花轿底部射击,以免伤害新娘。然后,新娘被扶下轿,来到天地面前。她与新郎一起向北叩三拜,俗称“拜北斗”。拜完北斗后,举行举世闻名的“瞻左”仪式。即戴红盖头的新郎新娘跪在院子里的神桌前,面朝南。桌上有一个猪手,三杯酒,一把快刀。萨满单腿跪在桌子前,用满语念经。一边用利刀将肉切成块抛向空中,一边接过酒杯,将酒倒在了地上。
主要目的是祈求上帝保佑新婚夫妇能够子孙满堂,白头偕老。经过上述仪式上,新娘由家庭成员(即有父母和孩子的人)扶入洞房。新娘跨门槛时,门槛上有一个马鞍,新娘必须跨过它。新房的床必须是大家自己铺的。洞房安好后,必须在房内奏乐,称为“响房”。
新娘进入洞房时,有一个小姑娘拿着两面铜镜,给新娘照相,然后把铜镜挂在新娘的胸前和背上。然后,另一个小女孩递上两个锡罐,里面装满了米、钱等,新娘或抱在怀里,或夹在腋下,俗称“宝宝花瓶”或“宝宝”。相亲锅”。当新娘坐稳在床上时,新郎用秤将新娘头上盖的红布取下,称为“揭盖头”。
下一步是夫妻俩喝酒喝杯酒,吃河西面、长寿面或后代糕。
饮食习俗:满族人农忙时一日三餐,农闲时一日两餐。主食多为小米、高粱米、粳米、干米等。他们喜欢在米饭中加入小豆或豆类,如高粱米、豆干饭等。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用玉米粉发酵制成“酸汤”。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仍有用水米饭吃的习惯。即做好高粱米或玉米煎饼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泡在水中,吃时取出,盛入碗中,清凉可口。
这种吃法多在夏天吃。满族糕点历史悠久,在清代就成为宫廷主食。最具代表性的是玉山的“栗子面小笼包”,又名小笼包。满族小吃萨其玛有也成为全国著名的糕点。比较有名的有庆东陵糕点,又称庆东陵大糕点、北京小吃墩糕、河北承德小吃油糕、湖北荆州小吃猪油糕等。
北方天气寒冷冬天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腌制的大白菜(即酸菜)作为秋冬季节的主要蔬菜。据说,腌制蔬菜的储存方法始于清代顺治时期。水煮白肉、酸菜粉丝是满族人冬后常吃的菜肴。满族人爱吃猪肉,常以水煮的方式烹调。辽宁省沉阳市的满族餐馆那关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家店卖的白肉血肠号称正宗满族风味。
典型食物:满族人居住分散,各地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食物不良场所,主要有:①白肉、血肠。 ②火锅。满族传统风味菜肴。 ③酸汤。辽宁岫岩满族的典型食品。 ④清东陵糕。又称清东陵。节日: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2月2日、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通常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授金节:是满族人“部落庆典”的日子。 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颁布圣旨,正式将族号“女真”改为“满族”,这标志着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举行的“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金奖日”。
上元节:十五农历正月初一,俗称“元宵节”。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挂灯笼、吃元宵的习俗。注:远离一切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六。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行,或走沙滚冰,或嬉戏玩乐,被称为“百病行走”。清明节:扫墓祭祖时,不像汉族把纸钱压在坟顶上,而是在坟墓上放“佛”字。
“佛”是满语,译成汉语为“柳”或“柳枝”。满族认为,刘氏是人类的祖先,人类是刘氏的后裔。为了表明后继有人,坟墓上还插着柳树。端午节:满族人吃粽子、划龙船端午节期间。他们的风俗习惯与汉族相同。中元节:满族人民把7月15日定为中元节,也被视为赎回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寺庙都会设立道场、点灯、念经、举行各种超度仪式。
中秋节:满族人在中秋节也吃“团圆饭”。另外,月亮升起时,还要祭月。即在院落西侧朝东放置一块木屏风,屏风上挂鸡冠、毛豆枝、新鲜莲藕等供月兔使用。屏风前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一个大月饼。祭祀时要烧香、磕头。女性先崇拜,其次是男性。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满族人浸泡“腊八醋”,煮“腊八肉”。除了全家人吃外,还分给亲戚朋友。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届时,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神,俗称“送灶神”。参考资料: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