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约 12,000 人(1990 年)。他是回纥后裔之一。使用东裕固语和西裕固语,无文字,通晓汉语。信仰藏传佛教。习惯上由未婚女性带头。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崇尚骑马、射箭。

民族语言
裕固族现使用三种语言:一是西裕固语(又称瑶胡尔语),主要由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裕固族使用。 ;一是东部裕固语(又称恩格尔语),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人民所使用


裕固邮票


;另一个是中国人。裕固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汉语、汉语是裕固族共同交流的工具。

宗教信仰
裕固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信仰喇嘛教。风俗习惯与藏族相似。

居住环境
裕固族聚居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狭长地带。这里草原辽阔,草质优良。是裕固族从事畜牧业的天然牧场。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孕育着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祁连山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其中尤以裕固族出产的玉石最为著名

傣族的聚居地区、风俗习惯及民族习惯

主要分布
傣族人民,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国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瓦傣族等地。云南省的一个自治县、孟连傣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少数分散在附近的其他州县。傣族一般喜欢居住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我国傣族人口约150万,绝大多数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风俗礼仪

傣族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子、头发凌乱进村;进入傣族竹屋,必须在门外脱鞋,轻轻地走进屋内。 ;不能坐在火坑上或火坑对面,不能进入主人的内室,不能坐在门槛上;火坑上不能移动鼎,脚不能踩火;在家中禁止吹口哨或剪指甲;不使用衣服作为枕头或坐在枕头上;烘干衣服时,上衣应在一定温度下烘干高处晾晒,裤裙宜低处晾晒;进入佛寺要脱鞋,忌触碰小和尚的头部、佛像等佛教圣物。

傣族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许多节日都与佛教活动有关。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僧侣和亲友,并泼水表示祝贺。泼水节期间,除了丰富的酒菜外,还有很多傣族风味的小吃。傣族比较重要的节日有闭门节和开门节,都是上座部佛教节日。新平、元江、景谷、锦平等地的傣族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内容活动方式与当地汉族相同。

西双版纳的傣族,一家人盖房子,全村的人都来帮忙。新房竣工后,小伙子们先上楼,抬着牛头,唱着祝福歌。中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抬箱子。姑娘们端着饭菜一一上来,然后在火坑上支起鼎,摆好桌子,摆好酒菜,唱起歌来庆祝新房,村民们还给主人送上了一些吉祥的礼物。 。

傣族也崇拜本村的社神。傣族称其为“确拉曼”,意为保护神。他们每年崇拜两次。他们在插秧前祭祀,祈求丰收,秋收后祭祀。这是关于感恩。各家各户准备好贡品,送到供奉社神的房间。祭祀的话结束后念完,大家一起吃饭。新加入社区的成员必须向社区之神供奉鸡肉、酒和培根条。元江、新平地区傣族普遍崇拜龙树和龙神。元江傣族每年农历三月祭祀龙树时,全村都要宰杀一头红牛。宰杀前,他们会用白灰在红牛身上画上图案,也会在公牛身上画上图案。身穿红、绿布。同月,还祭祀“天神地母”,以保牲畜安全。

婚俗

“摆红烧鸡”是西双版纳青年男女以美食求爱的一种相传方式。也就是女孩把红烧鸡拿到市场去卖。如果买家恰好是女孩,女孩会主动拿出凳子让他坐在她旁边。通过对话,如果双方都艺术家相爱时,会拎着鸡和凳子到树林里去表达爱意;如果买家不是女孩的理想人选,女孩就会加倍价格。

“吃喝”,男女订婚时,男方端着酒菜到女方家招待客人。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名男伴,女方及其三名女伴,共设一桌,共进一餐。 “吃小酒”就是吃三道菜:第一道菜要热,第二道菜要热。第二道菜盐要多一些;第三道菜应该有甜食。意思是热、深、甜。庆祝新房落成,最先上楼的是提着牛头唱着祝福歌的小伙子,抬着箱子的中年男子,拿着被子的已婚妇女,扛着被子的姑娘们。吃饭,然后把鼎架在火坑上。酒和食物都摆好了餐桌上,唱着喜庆新居的歌曲,村民们还给主人送上一些吉祥的礼物。

婚礼当天,婚礼必须在双方家里举行,一般是先在女方家举行。婚宴时,宴会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雪王(百王)、年糕和各种菜肴。宴会前,新郎和新娘要举行绑线仪式,即司仪将一根白线绕在双方的肩膀上,并将两条白线分别系在新郎和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将糯米捏成三角形,沾上盐,放在火坑上的鼎上。燃烧后让它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坚如铁。

服饰
傣族可分为“干傣族”、“水傣族”和“花腰傣族”。他们不同的装饰口粮代表了他们支系的服装文化。尤其是新平的“花腰傣”服饰和金平的清代傣族服饰,极具文化价值。

傣族服饰典雅、美丽。它们实用性强,特色多,装饰意义强,体现了热爱生活、崇尚和谐之美的民族个性。各地的男士服装差异不大。多穿无领双襟或大襟小袖短衫,长裤,头缠白、红、蓝布头带。

傣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穿着各种紧身内衣、紧身无领窄袖短裤、及及脚的彩色裙子,系着精美的银带;德宏州的一些傣族妇女也穿大裙子。裙子和短上衣色彩缤纷。有些人(如潞西、盈江等)地方)穿白色或其他浅色衬衫、裤子和绣花围裙。结婚后,她们穿双排扣衬衫和裙子。新平、沅江地区的“花腰傣”多穿开衫、黑裙。裙子上饰有彩色布条和银色泡沫,饰有各种图案,令人眼花缭乱。各种傣族妇女服饰都能展现女性的美丽和雍容。

傣族妇女喜欢留长发并盘在头上。有的饰有梳子或花朵,有的戴头巾,有的戴高筒帽,有的戴大尖帽。以精美的方式呈现,各显其美,相当独特。

饮食习俗

以大米、糯米为主食。德宏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傣族主食糯米。人们通常认为粳米和糯米可以复食只有新鲜食用、新鲜捣碎,才能保持其原来的颜色和香味。因此,他们不吃或很少吃隔夜饭,习惯用手揉米饭。所有配菜、小吃均以酸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野酸果等。他们喜欢吃干腌菜。据说傣族人常吃酸菜是因为他们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物。而且酸味食物有助于消化。

日常肉类有猪、牛、鸡、鸭,不吃或少吃羊肉。生活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擅长烤鸡、烧鸡,并喜食鱼、虾、蟹、螺、苔等水产品。用苔藓做菜是傣族的独特风味。熟鱼多制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鱼还被制成鱼糜其(即烤鱼,捣成泥,与香菜等混合)、鱼冻、烤鱼、白酱鳗鱼等。吃螃蟹时,通常将蟹连壳和肉剁成蟹酱。和米饭一起吃。傣族人民称这种蟹酱为“蟹南米布”。

苦瓜是产量和消费量最多的日常蔬菜。西双版纳除了苦瓜之外,还有一种苦笋,所以傣味也带有苦味。比较有代表性的苦菜是用牛胆汁等食材烹制的牛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以昆虫为原料制作的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吃的昆虫有蝉、竹虫、巨型蜘蛛、田龟、蚂蚁蛋等。傣族嗜酒,但酒精含量不高。他们是自家酿制的,并且有甜味。茶是当地特产,但傣族只喝大叶茶,不加香料。饮用时,只需将其在火上煎至焦黄,冲泡即可饮用,味道略呈糊状。咀嚼槟榔,与烟草和酸橙混合,整天。典型食品有狗肉汤锅、肉干、咸蛋、鳗鱼干等。

节日

傣族的主要节日有傣族新年——泼水节、闭关节和开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它发生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有祭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舟、燃放烟花、歌舞狂欢等。傣族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许多节日都与佛教ac活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届时,拜佛,摆宴,招待僧侣和亲友,泼水互贺。泼水节期间,除了丰富的酒菜外,还有很多傣族风味的小吃。比较重要的节日有闭关节和开门节,都是上座部佛教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