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传统节日大全

白族传统节日有哪些?我们都知道,白族山美,水美,人更美。白族人民有哪些传统节日?文化习俗又如何呢?节日期间,白族人民会进行怎样的活动、进行哪些活动呢?我收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白族传统节日

1、青娘节:正月十五

这一天,剑川县的滇南、阳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会参加活动。他们纷纷捐钱,聚集在一起,特地请人做了一尊清姑娘的神像,给她穿上白族服饰,背着她去荡秋千。大家围着她跳舞唱歌娱乐,然后去海卫河边举行我祭奠仪式。晚上,一人举着“绿姑娘”神像为先行者,然后妇女们在村里的街道上走来走去,边走边唱着长篇叙事曲《绿姑娘》。然后我们回到村里,和“绿姑娘”一起荡秋千,直到深夜。最后,“清姑娘”被送入海卫河。

相传剑川白族妇女的青娘节是为了纪念古代青娘。清姑娘聪明又美丽。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被迫成为家人的童养媳。她在婆家承担繁重的家务,遭受婆婆的各种虐待。有一天,嫂子怂恿丈夫毒打青小姐。她被迫跳海尾河自杀。这一天正好是农历正月十五,所以白族妇女在这一天聚集起来纪念她,为了反对封建礼教和纪念青小姐。

2、白族每年农历二月十三迎娶三公主。

白族从南诏​​时期开始,每年农历二月十三迎娶三公主。据史料记载,南诏时期,白子国酋长张乐进请求将王位禅让给乌曼细奴罗时,为了与乌曼蒙氏保持友好关系,将第三个白蛮姑娘赐给了细奴罗。作为他的妻子。并且每年都会去孟社川(今渭川)接三公主回大理过节。后来,三公主死后,大理白族就在内好山修建了三公主宫,每年农历二月十三都在这里举行祭祀。活动结束后,按照生前的习俗,三位公主被带回了大理。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大理地区的白族群众身着白族服饰,准时来到龙鱼山念经,祭拜三公主。纪念活动,与当地彝族群众举行联欢会,打王鞭、吹歌、对唱。 13日一早,用一匹白马驮着三公主换下的白族服饰(表达接三公主的意思),将三公主带回大理。参加饶三灵等节日活动。他们举着红旗,吹着风,敲着锣鼓,边走边喝白调,高高兴兴地离开巍山,回到大理。如果接三公主那天下雨了,他们就更高兴了,以为今年大理坝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绕完三灵后,他们将三公主送回了家。巍山。这个民间传统节日从南诏至今年年如此,历久不衰。 1978年以后,由于限制,接三公主时就不再使用白马了。而是用一个人来代替三公主的衣服。节日仪式和盛况依然如故。

3、树花会:农历二月十五

2月15日,白族农民大会,又称白族树花会。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唐朝初年,蒙舍赵首领皮罗热仗着兵力强悍,将领勇猛,发兵将帅,大举入侵琅琼赵。琅琼主命数万将士,从百花盛开的灵应山上折下许多枝桠,种在茫茫三营大子里,然后春暖花开。在树枝和花朵上涂上大量的蜂蜜水。浓郁的蜂蜜香味和各种花香吸引着远近的蜜蜂和蝴蝶。

几天后,数万猛舍招士兵进军三营坝子。面对眼前无边无际的“花海”,他们无不眼花缭乱,惊叹地拍着手,然后争先恐后地去摘花。蜂群感到惊慌和愤怒,会蜇入侵者。所有人都被蛰得鼻青脸肿,仰天长地惨叫起来。数以千计的蝴蝶也在孟涉朝将士的眼前飞舞,让他们分不清东、西、北。在惊天动地的战鼓声中,埋伏在坝内的狼琼赵士兵趁势追杀敌人。一场在“蜂兵蝴蝶将军”帮助下的伏击战很快结束。

白族村民郎琼昭的人煮了驴汤锅,拿来白面馒头和青稞酒犒赏将士。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十五。为了纪念这个不寻常的日子,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人们都会来到古战场遗址做生意。节日前几天,白族村寨的姑娘、儿媳们买来白布、彩线,互相邀请,一起采花、绣花,制作绣花围巾。白族绣巾呈方形,边长约二尺。绣巾的四个角上绣着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绣巾的中心绣着绿叶、红花和蜜蜂。人们用它来表达对蜜蜂和蝴蝶的感激之情。

树花节前后,白族村民总会在屋前种上几棵“蜂树”和几朵“蝴蝶花”。并在自家屋后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三营坝子被誉为“花果坝”,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书花汇的传说和习俗是分不开的。

4、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城”,是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的盛大节日和街道时期。白族人。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每年农历3月15日至20日在大理古城西点苍山麓举行。相传是“观音大师”开辟了大理地区。为了纪念他,各族人民每年都会举行这一仪式。期间,人们会远道而来,聚集在一起,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后来,三月街逐渐变成了一场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吉地等地的商人昂南各省来这里进行贸易,主要买卖骡马、山产品、药材等。农民们还在节日期间购买了牲畜和农具,为春耕做准备。

5.饶三令:农历4月23日至25日,共3天

饶三令追本溯源,由祈雨。 。相传,从前,大理经常因干旱缺雨而无法种植水稻,白族的祖先只好向天祈福。因此,每年农历4月23日至25日,水稻插秧季节到来之前,都要组织大规模的祈雨活动。祈雨时期是人们聚集的好时机,于是就衍生出了盛大的农家乐DD饶三岭民俗节。

饶三岭,又名饶山岭、饶三林。白语称“官上兰”,关的意思是“闲逛”或“游览”。三岭指的是三个地方:佛教之都崇圣寺,位于云南大理古城西部,毗邻三塔寺;仙都圣元寺,位于苍山脚下的庆东村以及位于洱海西北岸的圣都金桂寺。

6.蝴蝶节:每年农历四月十五

相传是纪念夏朗与文谷坚贞爱情的民间节日,一对白族青年男女。相传古时候,大理苍山云弄峰下的蝴蝶泉边住着一户白氏家族。有三个父母和三个女儿。女儿取名文谷。一家人靠拾柴为生。女儿文姑与玉驹峰年轻的白族猎人夏朗相识并相恋。后来,大禹虞城世袭君,欣赏文谷的美貌,杀了文谷的父母,将文谷抢进宫做妃子。文谷拒绝,被囚禁在宫中。夏朗冒着生命危险,深夜翻墙入宫救文谷,骑着小鹿逃往蝴蝶泉。侯裕王一家的打手也追到了蝴蝶泉。夏浪和温站着无路可逃,于是抱在一起跳进了泉水中。中间。随后,一对色彩斑斓的蝴蝶从泉水中飞出,落在蝴蝶泉旁的古合欢树上。五颜六色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祝贺,首尾相连,从树上直挂到泉边,形成了一幅奇观。这一天是农历四月十五,周围的白族人纷纷前来观看,于是就有了一年一度的蝴蝶会。

7.火把节:24日起农历六月二十六日

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一般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节日这天,各村都要树立一个大火把,上面插上“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文字。看完大火把后,各家各户的孩子们互相玩耍。他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到田野、花园里用火把驱赶害虫,并在火把上撒上松香,以驱虫避邪,直至火把燃尽。玩完火把后,各家各户聚在一起吃水果和食物。晚上睡觉时,妇女和儿童应将一包捣碎的“凤仙根”盖在手指上,第二天将指甲染成红色。相传这是为了纪念白杰的慈善事业邓修的圣旨。夫人,象征忠贞爱情。大理火把节历史悠久。一说始于汉代,为纪念阿南夫人;一说为纪念阿南夫人。另一种说法是,始于唐代,是为了纪念慈善夫人。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古代战争的胜利。众说纷坛,各有各的说法。 。

据史料记载,火把节属于火崇拜。火把节古时被称为“新火节”,因为火是光明的象征,代表着理想和希望。它起源于时间上,大概是在远古部落时期,远古祖先取火并重新点燃它,目的是除旧布新,使火永不熄灭。最早记载大理火把节的史书是元代李璟的《云南志略》。 《竹衣风俗》一书中记载:“6月2日4、整夜,火把被绑在高杆上,照亮天空,孩子们各自拿着火把。烧松放火,称为“斗身”。

8、戏海:从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开始,一般三至五天不等

戏海党又被称为“捞尸党”。关于这次相会民间有两个传说:一是从邓川到喜洲,据说是为了纪念南诏打捞时期投身七局河的白节夫人;另一种是据说是在大理、下关地区为了纪念打捞。南诏时期,灭蟒救民的民族英雄段赤诚葬身海底。

由于起源传说不同,书海会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一般为三至五天不等。登川、上官、喜洲地区海上游玩时间23日起农历七月初八,而大理、下关地区的玩海时间则从农历八月初八开始。玩海的内容也差不多。

登川、喜州白族身着民族服装,聚集在七局河两岸、洱海边。他们举行彩船巡游江海、唱山歌等活动,持续三至三天。五天。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迎来姑娘们待客,节日盛大如春节。大理、下关沿海的白族不仅举行海上划船、对歌等活动,还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比赛前,各参赛村都会给龙舟涂漆,并在船上挂上彩旗,让龙舟色彩斑斓。比赛时,看谁能绕过中心的标记先出海,然后返回岸边。第一个回来的人将是冠军。围观支持的人们聚集在海滩上,挥舞着旗帜,呐喊着为参赛的龙舟加油。

九、石宝山歌节:农历七月二十六至八月初一

石宝山歌节是白族地区盛大的传统民族节日,从农历七月二十日开始。八月六日至八月初一。来自剑川、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对歌、游览。山林间日夜飘荡着弦歌声。无论男女老少,只要上山,他们都会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歌声。老人们相信,在音乐会上唱白歌可以带来好运,或者你可能许愿了诸神在家里。为保吉祥平安,音乐会期间必须到石宝山唱百首曲子。因此,在音乐会上唱歌就成了一种愿望。中年人通过歌唱会抒发感情,展现歌唱才华;大多数年轻男女以唱歌作为寻找灵魂伴侣的媒介。曲调均为流行于大理州西北部地区的剑川白族曲调,以三弦龙头或吹树叶伴奏。歌词均采用白族诗歌的传统格式,节奏严格,不走调、不走韵。因此,对歌不仅展示一个人的歌喉,更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和才华。优秀的歌手熟悉传统民歌,面对当时的情况,即兴发挥,往往妙语连珠,感人肺腑。一旦他下棋遇到对手,他就会流利地回答问题,而且他我会唱几天几夜而不知道谁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