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自治州首府位于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8公里。云南白族人口超过140万,其中80%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电影《五朵金花》蜚声海内外后,白族女孩被中外友人统称为“金花”,白族男孩被称为“阿蓬”。金华人和阿蓬人传播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从白书写的《山花碑》到至今仍在传唱的3715句白族和歌;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集市,如:绕三岭、长羊会、三月街等。
白族婚礼 有人曾总结说,如果你在大理地区参加白族婚礼,你就不能错过白族婚礼。不仅品尝了白族著名的特产美食,看到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还体验到了一次难得的有趣的体验。独特的民族风情。
白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婚姻多由父母包办,男方要支付昂贵的彩礼,办婚礼也花了不少钱。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传统的古风俗习惯仍然保留着。
男女通过自由恋爱或介绍建立关系,订婚后,结婚时,男方必须在婚礼前请人搭起一个色彩缤纷的棚子。并且在结婚前一天晚上,要请村里善唱善戏的人来表演戏(俗称板凳戏,即一人弹琴,数人扮演不同角色,如歌手或歌手)。邀请有人吹笛子表示祝贺)。吹小调(即用唢呐伴奏)、大本弦等曲调。人们吃、喝、品尝主人提供的水果和茶。
一边喝酒,一边唱歌,直到半夜。这里的人有老有少。男女老少,提前享用一碗元宵,庆祝团圆。
第二天,也就是结婚的日子,从早上开始就摆设酒席招待宾客。当客人开始品尝果酒时,便开始享受美酒佳肴。用餐时,新郎在伴郎的陪同下,伴随着唢呐奏出的《龙上天》的乐曲,一桌一桌地向宾客敬酒,这种敬酒方式需要双手跪下捧酒和托盘。 。莱(只是一盘或一碗茶)呈现给您。有的地方迎新郎时,新郎不去。伴郎和伴娘在媒婆的带领下前去迎亲。伴着唢呐声新娘。到了女家门口,就问唢呐吹的。在《蜜蜂过江》、《列队》、《迎新娘》等响亮欢快的乐曲奏响六遍后,几位年长的男女亲戚出来到新娘家迎接新人。不过,有趣的是,有的地方,准新娘刚要进门,就被新娘家的几位老人挡住,他们用几副对联(即对联)或者问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例如:“你来自哪里?” “你在路上遇到了什么?”让媒人或新郎回答。人们把这种习俗称为“路试”。这种提问和回答不仅要灵活,而且要讲究决断,回答要流畅、和谐。表现得很有趣,而且看起来知识渊博。如果任何一方都不能立即做出反应;它常常引起一阵阵的爽朗和喜悦饱满的笑声。有的地方,新郎必须去迎接新娘,人们也称其为“路试”或“路试”。迎亲的人进门后,女家四六个小男孩就要一一奉上苦茶、甜茶、糖茶。然后媒人(或新郎)向女孩的父母、兄弟、嫂子、长辈拜年敬酒,女孩的父母给媒人的孩子披上红丝带。这时,新婚妈妈(新娘)就会放声大哭,人们把这种哭声称为“哭嫁”。一般先哭的是父母,其次是兄弟、嫂子、长辈、女伴。这个哭的过程,不仅是同时哭,更是分段唱出父母、兄弟、嫂子的养育之情。
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伙伴之间的友情,长辈的关心和爱护,你是否不知道如何生活在家里?如果遇到嫂子之间不和,就趁机哭泣,用曲调唱出心中的委屈,然后就带着准新娘出去了。去男家的路上,有的地方新娘坐花轿或骑马,在欢快激动的喇叭声中上路。迎亲队伍还没有回到新郎家,但新郎家的长辈们已经在门口等候迎接了。人们一进门,新儿媳就上楼梳妆打扮,周围都是伴娘和新郎的女长辈。当新娘梳妆打扮的时候,迎接新娘的人已经在她从楼梯到楼下新房必经的地方等着她了。据说,新娘的这一习俗是为了求得幸福而流传下来的。新娘盛装打扮准备进洞房时,看到两盏灯亮着。十岁左右的男孩拿着用松树点燃的火把。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他们飞快地从楼梯跑到了洞房,然后新儿媳妇就走到了两人之间。她在伴娘的簇拥下,大步走进洞房,人们争先恐后地掐新娘,笑声不断。
洞房门槛上有马鞍,门上挂着筛子,里面有一面镜子。镜子上放置着一张弓,弓上并排展开三支箭,向前射去。这些吉祥物旨在祝贺新婚夫妇在未来的努力和勇敢。
幸福的象征。新儿媳妇进洞房后不久,就开始举行祭天、祭地、祭父母的仪式。有的地方在入洞房前要举行拜天地、拜父母的仪式。在一些地方,当一对新婚夫妇走进新娘的时候在房间里,有趣的是他们都争着坐在枕头上。据说,从此以后,谁先坐到枕头上,谁就是老大。然而,这只是增添了几分乐趣,而且往往是女孩先来。最后,还坚持和符合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俗。然而此时,不知道是谁在温暖旺盛的炭火中调制出的麻辣面,却起了奇效。辛辣的味道让新郎新娘流泪,又让他们哈欠连天,让他们开怀大笑。进入洞房的人们欢声笑语不绝,让洞房里充满了一种独特的欢乐感。一阵笑声和呛辣的味道过后,夫妻俩喝了一杯酒,以表达对彼此的尊重,并永远团结在一起,在爱情中共同成长。晚上,有的地方,新儿媳妇、新娘家的两位长辈、伴娘ds和男家长辈的几位妇女聚集在一起吃“喜午宴”(即新娘的宴会)。宴会结束后,有的地方,在阵阵欢快的哼哼声中,“祝拜”仪式开始。 “祝拜”是指新儿媳妇向丈夫的长辈致敬。任何收到她的弓的人都会收到她的礼物。一双亲手做的布鞋,老一辈接手时都会给她几块钱或者一些礼物。最后,新娘的子孙和邻里的孩子们一起祭拜新娘,每个人都会收到一份聘金或一份礼物。这时,老人满面笑容,年轻人满心喜悦,围观的人们常常在唢呐声中爆发出阵阵欢乐的笑声,给婚礼增添了不少欢乐和火热的气氛。
“大扫除仪式”结束后,年轻人涌进洞房那里。一边品尝新儿媳妇从娘家带来的水果,一边在欢声笑语中开始在洞房里进行有趣的活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