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
中秋节期间,人们的主要活动是赏月、吃月饼。
赏月
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礼记》记载,“秋暮夕月”就是祭拜月神的意思。到了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举行迎寒拜月活动。摆上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也应该切成莲花形状。
在唐代,中秋节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到了宋代,中秋赏月的习俗更加盛行。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之夜,贵族家庭装饰台上亭台楼阁,人们竞相入酒楼赏月。”这一天,京城所有商铺、酒楼都要重新装修门面,在牌楼上扎起绸缎、挂上彩饰,出售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精致美食。夜市熙熙攘攘,很多人都去阳台。亭子里赏月,摆上食物或者布置家宴,孩子们团聚,一起赏月谈天。
< br> 明清以后,中秋赏月的习俗没有改变,很多地方还有烧香、种中秋树、放塔灯、放天灯等特殊习俗,踏月,舞火龙。
吃月饼
我国城乡人民在中秋节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初十五满,中秋月饼香甜。”月饼最初是作为祭祀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吴自牧所著的《孟梁录》出现在南宋时期。当时只是菱角饼之类的饼状食品。后来,人们逐渐将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起来,象征合家团圆。
月饼最初是在家里制作的,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月饼的制作,到了现代,已经出现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也越来越精良。馅料考究,外形美观,月饼外面印有“嫦娥奔月”、“银河”、“月月”、“三池映月”等各种精美图案。月亮的圆象征着人们的团圆,饼圆则寓意人的永生。月饼用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心情,祈求丰收、幸福。这些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月饼也被用作馈赠亲友的礼物。朋友,联系感情。
其他中秋习俗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庆祝中秋节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妇女们中秋节必须过南浦大桥,才能延年益寿。在建宁,中秋之夜挂灯笼,是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民过中秋节,孩子拜月时大多会问月亮阿姨。龙岩人吃月饼时,父母会挖出一个圆饼中心直径二三寸,供长辈吃,意味着秘密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一习俗源于月饼含有反元信息以杀敌的传说。金门中秋祭月之前,必须先拜神。
广东潮汕各地举行中秋庆祝活动,赏月习俗以妇女和儿童为主。俗话说“男不圆月,女不祭灶”。晚上,明月升起,妇女们在庭院和阳台上摆上桌子,进行空中祈祷。银烛高燃,香火缭绕,桌上摆满了水果和糕点作为供品。中秋节当地还有吃芋头的习俗。潮汕有句谚语:“江水入口,芋头被吃”。 A八月是芋头丰收的季节,农民习惯用芋头祭祀祖先。这虽然与农耕有关,但民间还广为流传一个传说:公元1279年,蒙古贵族灭南宋,建立元朝,残酷统治汉族人民。马发保卫潮州对抗元朝。城池被攻破后,百姓惨遭屠杀。后人为了不忘记胡人统治的苦难,就用与“胡须头”谐音、形似人头的芋头来祭奠祖先。这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至今仍然存在。
中秋节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流行。塔高1米至3米,多用碎瓦砌成。大塔也是用砖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叠瓦,留下a 塔口用于投放燃料。中秋之夜,燃火,燃料有木、竹、糠等,火势旺时,浇上松香粉点燃火焰,十分壮观。烧塔也有民间规矩。谁把塔烧到整座塔都红了,谁就赢了。不这样做或在燃烧过程中倒下的人就会失败。获胜者将获得主办方颁发的彩旗、奖金或奖品。据说,烧塔也是元末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以火为标志的中秋起义的起源。
江南地区中秋节的民俗风情也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飘香时,“桂花鸭”上市。是胖子不油腻又好吃。喝完后一定要吃少量的糖芋头,浇上肉桂糖浆。不用说,它很美味。 “广西浆”因屈原《楚辞·邵思明》“济北闭,饮广西浆”而得名。桂江又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女子善于将诗中吟诵的事物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南京人与家人一起赏月称为“庆团圆”,坐在一起喝酒称为“满月”,外出赶集称为“走月”。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此时正值深秋,故称中秋节。在中国农历中,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又分为三个部分:M恩、钟和吉。因此,中秋节又称中秋节。 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亮,因此又称“月夕”、“八月节”。这个夜晚,当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时,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离家乡的游子也以此来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中秋之夜,祭祀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举行迎寒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枣子、李子、葡萄等供品。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需要切成荷叶状。莫下上,月亮雕像朝向月亮的方向放置,红色的蜡烛高高燃烧。全家人依次拜月,然后主妇切团圆月饼。割肉的人必须事先算好家里有多少人。在家的和在外地的都要一起算。他们不能多切或少切,而且尺寸必须相同。
相传古齐国有一位丑女吴燕,小时候虔诚地崇拜月亮。长大后,她以优异的品德入宫,却不受宠。某年8月15日,皇帝在月光下赏月时看到了她。他觉得她美丽又出众,所以立她为皇后。中秋节拜月就这样来了。在月亮中间,嫦娥以美貌闻名,所以女孩崇拜月亮并希望她“看起来像C”杭娥,面如明月。”
在唐代,中秋节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 8月15日夜,全城人民,不分贫富,老幼,穿上大人的衣服,烧香拜月,表达自己的愿望,祈求月神的保佑。人们互赠月饼,象征团圆,有的地方还有舞草龙、造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习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香、植中秋树、燃塔灯、放天灯、踏月、舞火龙等特殊习俗。
如今,月下嬉戏的习俗已远去与过去相比,人气有所下降。但是,它仍然是举办宴会赏月很盛行。人们饮酒庆祝美好生活,或祝愿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与千里之外的家人共赏月色”。
中秋习俗多种多样,形式各异,但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