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清明上河图》可能是中国最有价值的杰作,堪称国宝。描绘了北宋时期汴梁城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此画为绢本,淡彩,长24.8厘米,宽528.7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作者为北宋末年翰林。张择端,美术学院画家。开封市现在著名的风景区“清明上河图”就是根据《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景色而建的。 2018年3月,我和家人游览开封这个景点时,感觉这里太美了,流连忘返。

1.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北宋时期都市生活的繁荣,其艺术特色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画作采用长卷形式,采用中国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技法,画中人物500余个,服饰各异,表情各异,牛、马、骡、驴等牲畜50余只,车辆20多辆,大大小小的船只20多艘,房屋、桥梁、塔楼等也各具特色,各种活动穿插其间,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节奏变化和《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长卷风俗画,分《郊野风光》、《汴河》三段。

第一段“郊外风光”,描绘了汴京郊区的田园风光。早春的气息中,茅屋村落、树林、薄雾、郊外的小村庄依稀可见。路上,有人赶着一队毛驴向镇上驶去。含苞待放的柳林,田园里的春景,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二段《汴河虹桥》是全画的中心,表现了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有的抛锚靠岸,有的仍在行驶,河两岸只有茶馆、旅馆、客栈整齐排列,尤其这幅画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是“虹桥”横跨汴河的一座大拱桥,桥下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弯曲的造型船体的轮廓与拱桥相呼应。急流汹涌,形势危急。船工们全力以赴,紧张地操作。许多围观者站在桥上,密切关注着船夫逆流而上的紧张场面。岸上还有一人爬上屋顶,向大船喊话,要求船夫小心一点。如果用放大镜看的话,还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细节。例如,桥上的一头驴失去了对其行为的控制。周围的行人都惊恐万状,有的用手捂住脸,有的慌忙逃跑。描绘的非常生动。

第三节“都市街道”,描绘了汴梁市城区的繁华气息。这一段从高大雄伟的城楼开始,两边店铺鳞次栉比。街上有车有马,有农民,有工商业,有三种宗教和九条溪流,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城的繁华生活景象。街道两旁的店铺里人头攒动,很多店铺甚至还挂着招牌,卖药的“王远家”、卖羊肉的“孙阳店”等等,充分展现了笔者细致的观察水平。如果联想到前一段汴河码头的热闹景象,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时的汴梁水陆交通发达,商业贸易繁荣,这使得这部作品远远超出了一般流派的社会意义绘画。珍贵的历史文献。这幅画以一位官员的住所结束。与前面《汴河虹桥》、《都市街道》的热闹场面相比,这里的结局显得十分悠闲、安静。垂柳下只有两三个人围坐在一起,戛然而止。它离开了人们充满无限想象的空间,与全画开头的远郊宁静,形成了自始至终呼应的局面。

2.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就像一部宋代社会的视觉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参考资料。珍贵的信息。

首先,这幅画不仅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为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建筑学等学科提供了详细的研究资料,使其不仅具有审美性和艺术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献价值。美国一位汉学教授通过《清明上河图》的研究发现,当前的地位河南开封的河流较北宋时汴河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写了一篇历史地理文章。纸。其次,这幅画突破了唐五代以来宫廷画家主导的人物画的束缚,多以描绘贵族官员的生活为主题,走向拍摄中下层民众的真实生活。其题材,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直接展现了社会商业,从而影响了明清艺术中插画和年画的发展。三、画家张择端艺术功底深厚。为了将数十里的郊区、汴河、市区组织成一幅完整的长卷,他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以及“巡游”的审美方法,采用了观看的绘画形式。边走边走,就像我们今天用电影摄影机的移动镜头拍摄一样,从右到左慢慢移动,将汴河两岸的各种景象一一收摄,然后挑选、提炼。有跌宕起伏,有高潮,最终完成了整个画面。

3. 《清明上河图》重生了。其他一些古代美术被称为“第一”。人们或许会有争议,但《清明上河图》却被历代鉴赏家称为“中华第一”。 “神品”,历代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为了争夺它,上演了悲壮的传奇。流传九百年的《清明上河图》曾五次进宫,宋徽宗是第一位收藏者;到了明代,情况更加戏剧化。为了获得这个著名的PA于是,严嵩父子向大臣王衍、王士祯父子讨要。严嵩无奈,只好请名画家临摹了一幅赝品,送给严嵩。然而,很快就有消息透露,严嵩趁机杀死了汪言,并获得了这幅画。后来,王衍之子王士祯巧妙策划为父报仇,扳倒了奸臣严嵩父子。这幅画也被带入皇宫;民国时期,这幅画险些落入日本人手中,但最后时刻化险为夷。 1911年清朝被推翻后,末代皇帝溥仪带着包括这幅画在内的大量国宝来到吉林通化,准备乘飞机逃往日本。就在这关键时刻,苏被冲了过来。这幅画被军队缴获,最终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2005年10月,庆祝建国80周年期间故宫博物院成立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公众开放内廷东六宫之一的延禧宫。这也是故宫东、西两宫中最后开放的地方。宫。已有900年历史的《清明上河图》也首次在这里公开展示,供中外游客欣赏。 201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推出“石渠宝鸡特展”。 《清明上河图》全卷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不少人排队几个小时观看。

为了让《清明上河图》“活”起来、“动人”,采用数字技术加动画、结合制作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与光电技术。2019年10月,我在上海读书时,抽空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参观了具有这种神奇效果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极具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全长528.7厘米,跨越900多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欣赏和膜拜。这种文化现象和《清明上河图》带来的轰动影响,必将穿越时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获得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