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阳的民俗风情有哪些?
1.沉阳秧歌 秧歌是流传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
沉阳秧歌属于东北秧歌,可分为高跷和地板秧歌两大类。
沉阳人非常喜爱秧歌。他们跳舞热情、大胆、粗犷,令人兴奋。
如今,沉阳街头无论是早晚还是节假日,不仅有脍炙人口的老年秧歌队表演,还有精美的秧歌表演,如“流浪秧歌”、“登关”等。
沉阳每年都会举办秧歌节,持续五至七天。
大型秧歌比赛是秧歌节的重头戏。
秧歌节的举办,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沉阳,也让中国、沉阳秧歌走向世界。
2.西部战争d 迁徙节、墨玉节 每年农历4月18日,辽宁锡伯族都会举行盛大的节日庙会,纪念220多年前锡伯族从东北迁徙到西北边疆的壮举。 ,这是锡伯族最隆重的节日。
此外,还将举办文艺演出、赛马、抓羊等各类文体活动。
正月十六是抹黑节。据说,这一天是巡神巡视的日子。这一天,锡伯族人不等天亮就纷纷出门,挨家挨户地走,不分贵贱。男人、女人和孩子都用黑漆涂在脸上。
年轻人见到老人,先打招呼,然后跪下,然后象征性地在长辈脸上抹一点黑,以示尊敬和吉祥。
它还允许巡神见其诚意,避免麦黑穗病。
3、锡伯族的“西丽妈妈” 正月初一,锡伯族各家各户都要祭拜“西丽妈妈”,祈求她保佑全家平安、兴旺。
“母亲西丽”是锡伯族渴望子孙不断繁衍的象征,也是记录锡伯族世系血统的家谱。
“西丽妈妈”的牌位一般放置在殿堂的西北角,其象征符号是一根两尺多长的丝绳。
腊月二十三清扫后供奉。二月初二,装进纸袋,放回原处。
4. 放路灯的习俗。沉阳西北地区有十月初十放灯笼的习俗。春节过后正月十五农历正月,专人组织20至25人制作灯笼,准备点火纸。包,等到正月十四晚上,人们提着灯笼排成两队,锣鼓为首,有人点燃纸袋,放在屋边的地上。小纸袋燃烧时间较长,被放在路边的地上。因此,它们被称为路灯,使人感到神秘、舒适,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5、火地板和火坑 火坑是北方家庭常见的取暖装置。
火场和火炕一样,只不过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
火地和火炕的做法一样,就是在地下建烟道,给地面加热,这样可以将热量散发到室内,提高室内温度。
铺设防火地板和防火炕的材料一般为青砖。
火炕、火楼的炉门一般设置在室外,在室外烧柴火。
更奇特的是,这种火坑、火场一般没有烟囱,而是有螺旋烟道散发烟雾。
这种烟道俗称“二龙吐须”。
东北山区的满族家庭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建房的习俗。本回答来自南北旅游网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