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报告文学范例,《走进黔东南》要求写其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特色。别人怎么看!
历史文化
黔东南州是苗族、侗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地方。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时期之前,黔东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或“荆蛮”之地。属藏克国及楚国黔中地区,后属夜郎国。秦时设黔中县,汉时改黔中县为武陵县。今从江、黎平、金平、岑巩、镇远县均属武陵县兰城县、舞阳县。舞阳县就是今天的镇远县的前身。隋代属佐克县、沅陵县、施安县。唐代,县改称“道”后,属黔中路。元代在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属四川亳州宣慰司、湖广泗州宣慰司、新田格曼绥靖司。明朝“改革”“土司归流”制度,“开辟苗疆”,废除泗州宣威司。辖分为镇远府、黎平府、新化府等,隶属贵州布政司。黔东南也进入了重要发展时期;清朝的地域划分基本沿袭明朝。民国初年,府、署、府改为县。今黔东南所辖区域属黔东路、黔中路。黔东路位于镇远,辖26个县。 1935年,国民党政府在镇远设立行政督察区,所辖县区划多次调整。新中国成立后,黔东南进入了新的历史时代。 1949年11月,设立镇原督区专员公署,辖镇远、鲁山、黄平、施秉、余庆、三穗、岑巩、天祝、台江、剑河、锦屏、雷山等12县。 1956年7月23日,撤销镇远督区专员公署,成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余庆县划归遵义地区,鲁山县更名为凯里县(1984年撤县设市)。黎平、从江、榕江、丹寨、麻江五县隶属都匀地区。全州共辖16个县(市),州府所在地凯里。从此,揭开了黔东南历史的新篇章。黔东南知府乌尔有不可移动文物700余处,民族文物十分丰富。尤其以镇远青龙洞、黄平飞云崖、从江增冲侗鼓楼、黎平地坪侗花桥等为代表的名胜古迹,记录了黔东南文化空间环境的发展历史。它们底蕴深厚,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苗族腹地台江,有一组距今5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侗乡榕江板寨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斧、石镞等文物。凯里、麻江、黄平、岑巩、天竺等地均出土了古脊椎动物化石。 1998年,锦屏两江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和生产工具,包括青铜剑、镞、斧、锄头等。等;曾巩、镇远永溪等地曾出土战国前铜钟。这些珍贵的文物充分展示了黔东南悠久的历史。黔东南有不少摩崖、石刻、纪念碑。除凯里大风洞、石兵花岩洞、镇远无王洞等摩崖石刻外,还有麻江天韶写字摩崖、“六鼎千秋”碑、剑河翁座天碑等。竹三门堂碑林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黔东南古建筑古朴典雅,富有地方民族特色。苗族的吊脚楼和侗族的鼓楼、花桥蜚声海内外。镇远天后宫、四官宫、岑宫御行宫、天竺三门堂刘氏宗祠、锦屏飞山寺、黎平南泉山寺、地平风雨桥、极堂鼓塔、台江文昌宫、九堡苗鼓楼、丹寨万寿宫、马江状元寺等,虽然历经沧桑,但都是历史的见证者。黔东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近代革命文物丰富。红军长征时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革命先驱龙大伟故居、周达文故居等,展示了黔东南光辉的革命文化历史。黔东南镇远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黄平九洲镇、黎平德丰镇、雷山西江镇等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黄平、麻江铜鼓、剑河等3个国家文化名城。春天。是部命名的农民画之乡,有朗德苗族歌舞艺术乡、黎平毛公侗戏艺术乡、从江小黄侗歌乡、台江苗族9个省级艺术乡。歌舞艺术之乡。是木鼓艺术、黎平肇兴侗族鼓楼艺术、黄平泥哨艺术、岑巩泗洲石砚艺术、石洞苗绣艺术和雷山挖拜苗族银饰艺术的故乡。这些色彩斑斓的艺术珍品不仅镌刻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黔东南面积30337.1平方公里,东西距离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北、东、南倾斜。最高海拔海拔2178米,最低处137米。素有“九山、一半水、一半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
镇远(8张)山势连绵,崖峰重叠。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农香山等原始森林和27个原始植被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清水河、舞阳河、都流河3条主要河流,并行贯穿中、北、南。黔东南州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东部和东南部多为山地,土壤肥沃,持水条件良好,适宜树木生长。贵州东南部气候湿润亚热带气候。冬天没有严寒,夏天没有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4-19°C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1000-1600毫米。年平均日照1200小时左右。无霜期长,可达260-220天。南方地区平均无霜期为310天,三熟作物潜力较大,而北方两熟作物轮作较为普遍。
编辑本段资源优势
黔东南州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能源、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得天独厚,资源优势突出。黔东南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重晶石、汞、煤、铁、锰、锑等47种,特别是重晶石、管家中华,其储量占全国的60%,金矿、石灰石等矿产也极具优势。黔东南州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水能蕴藏量332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244万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很大。全州农村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6.32万千瓦。凯里热电厂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时。 2006年,国家年发电量41.36亿千瓦时;国家电网覆盖全州。已形成水火互补的发电、输电网络。黔东南生物资源品种多、价值高。全州森林面积188.73万公顷,活树蓄积量10959.7万立方米,覆盖率达62.2%。产品种类有2000多种植物资源包括野生植物资源150余科、400余种。属很多,有1000多个种。种子植物中有24属为中国特有属,占全国特有属的11.7%。重点保护树种有秃杉、刺杉、银杏、鹅掌楸等37种,占全国特有属的11.7%。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的10.5%,省级保护树种的90.2%;药用野生植物400余种,盛产太子参、茯苓、五倍子、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享誉全国;野生动物有上千种,草鱼鹰、麝羊、虎豹、毛冠鹿、大鲵、中华鲟等10余种动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黔东南州这里有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浓郁迷人的民族风情。以舞阳河、云台山为代表的风景区,自然风光蜿蜒曲折;以凯里、台江、雷山为代表的苗族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黎平、从江、榕江为代表的侗族风情独特,建筑艺术赏心悦目;还有石屏山目河、黄平野洞河、剑河温泉、岑巩龙壁河等风景区,构成了黔东南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观。黎平高屯天然石拱桥、树洞独柱鼓楼、榕江车江八宝村古塔等世界著名建筑已被列入吉尼斯纪录。遮天蔽日的亚热带森林和夏季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其成为理想的避暑胜地。作为早在1992年,国际旅游年会就将黔东南列为“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世界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后被联合国世界本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 。黎平昭兴塘安东村和锦屏龙里古城是中挪国际合作项目生态博物馆。境内有“舞阳河”、“黎平侗乡”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编辑本段民族风情
美丽富饶的黔东南州,是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的聚居地组。有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仫佬族、畲族等民族。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好客,一切都充满了浓郁的高原精神。各民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美好的家园,同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庆典、娱乐活动、精美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民居建筑,交织成一幅多姿多彩的风景画。色彩斑斓的苗岭高原风情画,成为黔东南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黔东南被誉为“百节之乡”,每年有200多个节庆聚会。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歌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踏铜鼓、赛龙舟、耍龙灯、唱侗戏等。主要民族节日有苗族芦笙节、爬山节、姐妹节、“四八”、新吃端午节、苗年、侗族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这些节日聚会是展示黔东南民族风情和灿烂文化的花园。正月初三几乎总是充满着欢乐。其中,正月十五被人们誉为“芦笙圣地”的湾潮镇马田村芦笙会,以及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赣南正月二十日。香炉胜堂比较传统,也比较热闹。 “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它是由古代祭祀演变而来的。节日时间各不相同地点到地点,一般是农历六月初到八月中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