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族剪纸

黔东南苗族把剪纸称为“剪花”、“苗花纸”。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术家们发现用剪纸图案代替在绣面上绘制图案可以准确、连续地再现,省工省时,同时保持绣面干净、光亮。从此,他们的剪纸图案被视为刺绣艺术的“蓝本”。为了保证刺绣质量,苗族妇女将她们的聪明才智、喜怒哀乐等审美观念融入到剪纸图案中,使其独具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族民间剪纸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例如,在“中心构图风格”中,艺术家主要在画面的中心表达主题,注意相应的主题。围绕它的对称和协调,并用不同的花、树、草、昆虫来装饰和搭配。这与以中轴为坐标,利用数量的平均分布来营造画面的稳定感、层次感和节奏感的“不完全对称”风格不同。它突破了只强调统一、不强调变化的单调、死板的构图。形式。

2.饮食文化

贵州菜又称黔菜,由贵阳菜、黔北菜、少数民族菜等多种风味组成。明初,贵州菜已趋于成熟,许多菜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贵州菜的一大特色就是酸。贵州有句民谣:“三天不吃酸,走得匆匆”。酸菜在家家户户都会腌制,以使其开胃易消化。酸汤有具有提神醒脑、杀菌、去腻去脂、健脾、预防结石等功效。腌制酸菜的主要原料有萝卜、白菜、白菜等,酸汤的制作分为菜酸、鱼酸、肉酸、米酸等,完全采用自然生物发酵制成。

3.民族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全省有56个民族,其中居住的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 、彝、仡佬、水、回、白、瑶、壮、畲、毛南、满、蒙古、仫佬、羌等18个民族。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10万以上人口包括汉族(2191.17万人,占62.2%)、苗族(429.99万人,占12.2%)、布依族(279.82万人,占12.2%)。占12.2%)。 7.9%)、侗族(162.86万,占比4.6%)、土家族(143.03万人,占4.1%)、彝族(84.36万人,占2.4%)、仡佬族(55.9万人,占1.6%)、水族(3697万人,占1.0%)、白族(18.74万人,占0.53%)回族(16.87万人,占0.5%)。

千百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贵州文化。

扩展信息

贵州著名人物:

1.张之洞:清末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兴义府,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2.何应钦: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名敬之,贵州兴义人。

3.王阳明:(1427—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 A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4.李端芬:清末著名维新派代表人物、诗人之一。 1898年,因主张变法,被授礼部尚书。 1898年维新运动失败后,他被免职并受到调查。 1901年回到贵阳。在贵阳,启蒙人民智慧是我们的职责。负责京师学校的教学工作。

5.丁道恒:字忠良,贵州平原牛场镇(今织金县)人,著名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贵州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充满了豪迈的精神。高原。在这个和谐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着他们无穷的智慧。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以及不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文化活动、民族民间工艺等交织成多姿多彩的贵州高原风情画,成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宝贵旅游资源。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举办的节日有1000多个,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吹笛、打铜鼓、斗牛、赛马、斗鸟、摔跤、赛龙舟、耍龙灯、演戏等。主要民族节日有苗族的“四月八日”。和布依族;布依族的“四月八日”; “六月”歌谣节;彝族火把节;水族端午节;瑶族盘古王节等这些民族节日展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族节日艺术的场所。贵州少数民族男女青年择偶、结婚的习俗各有不同。苗族的“流浪”、“跳田”,瑶族的“凿墙谈婚”、“埋蛋择女婿”,布依族的“扔花包”,都独具特色。很有趣。多民族聚集的贵州,是一片歌舞的海洋。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着称。苗族演唱的歌曲有高亢激昂的《飞歌》,低沉优美抒情的《有芳歌》,古朴庄重、调式各异的《老歌》、《饮酒歌》等。 。 ,各有各的魅力和强大的号召力。侗族的侗歌大多旋律优美、曲调多样、内容丰富。由于歌词和曲调的选择,这首歌词与词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既有独唱,也有合唱。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舞蹈有数十种,歌曲有大、小、大、小等,也讲究韵律,朗朗上口,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苗族、侗族跳的芦笙舞动作简单朴素,舞姿活泼,生活气息浓厚。总之,贵州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歌舞风格,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观。贵州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与民族风情密切相关,与各民族的古代历史、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其内容多为庆祝国家节日的活动内容。它粗犷、质朴,充满生活情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主要体育活动有武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iao族,还有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侗族“抢花”;摔跤,深受苗族、侗族、彝族人民喜爱。赛龙舟,深受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喜爱。贵州的民族文化、工艺美术丰富多彩。主要有享誉国内外的苗族、布依族蜡染、刺绣以及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首饰等。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贵州的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贵州,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随处可见。苗、布依、侗、水、瑶等民族都有吊脚楼;布依族、仡佬族的石板房;彝族土司庄园;瑶族的歇山草房;大厅、姊妹棚、花舞场、鼓楼、花桥、戏楼、大殿侗族的母堂,布依族的亭台歌台,彝族、水族的赛马场,从多方面、多层次体现了贵州各族人民的风采。社会文化和创意人才。贵州省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以布依族文化节日表演为主,正月初九追看(爱情)、吹唢呐、跳舞等。苗族人在农历正月初九跳芦笙。正月十五打鼓、斗牛、迪戏节 布依族表演地方戏、打鼓节 二月初一 苗族打木鼓、铜鼓、吹芦笙 3月3日 21日苗族舞蹈芦笛、斗牛、赛马。四月初八,苗族群众吹笛子、对歌。盘古节(Danu Festival)瑶年祖娘节)五月二十九日,瑶族人民烧糯米、吹芦笙、载歌载舞。布依族在六月初六赛歌。六月初二,苗族对歌。苗族人在六月初二吃新米。苗族人在六月初二吃新米。农历正月十九,苗族群众要表演芦笙舞、斗牛、赛马等活动。火把节在六月初六左右举行。彝族人民在农历二十四前后,燃篝火、赛歌、摔跤、斗牛、敬酒。端午节在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举行。海日水人招待客人。喝酒庆祝丰收,赛马,敲铜鼓。苗年十月初一,苗族吹笛打铜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