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过年,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不得不说河北人过年是最讲究的。时至今日,河北仍保留着许多古代庆祝新年的习俗。腊月初八,河北家家户户都会煮一锅香甜粘稠的腊八粥,里面有杂粮、花生、栗子、红枣、核桃、莲子、果脯等。当然,很少有人做。现在河北一些城市都有腊八粥,但吃腊八粥仍然是人们过年不可缺少的主食。这一天,大人们把去皮的蒜瓣泡在醋瓶里,浸泡20多天,然后在除夕吃饺子。腊八节过后,距离农历新年也越来越近了。河北有一个民俗:亲爱的,别贪心,因为过了腊八,就是过年了。腊八粥,喝一碗几天,就持续二十三天。腊月二十三,就是人们所说的小年。这一天,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买卖年货。也许这是一年中生意最繁忙的时候。祭灶也是北方人,尤其是北方农村不可缺少的节目。 “老天爷说好话,回宫带来好运!”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寻求好运。二十三,派灶王,二十四,来打扫屋子;二十五、粘贴窗户;二十六、炖肉;二十七、宰鸡;二十八、和面团;二十九、贴春联;除夕夜,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吃饺子。当然,在河北,特别是在农村,民风民俗还是很普遍的,但对于中国人来说的存在,它们已经逐渐消失。但除夕打扫房屋、贴春联、吃饺子却是一成不变的,年年都一样。除夕之夜,新年或许才真正开始。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带着年货到父母或祖父母家。大家都会穿上新衣服,回家包团圆饺子。他小时候就吃,所以叫“饺子”,谐音写“饺子”。人们还把洗干净的铜钱包成饺子。这样,当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饺子时,吃到用铜钱包着的饺子的人就预示着新的一年发财,是吉兆。看年夜饭也是河北人非常重视的事情。这天晚上,忙碌了一整年的大人坐在一起打麻将、打牌,孩子们则提着灯笼到外面放灯笼。恩斯和鲜花。从小到大,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磕头。孩子们向祖父母要压岁钱已成为一种礼节。一肯奉献,一肯磕头,多少增添了节日的欢乐和热闹。今年如果下大雪,人们认为是吉兆,瑞雪预示着丰收!大年初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拜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多被礼仪性的打电话、传呼等所取代,而到别人家拜年的人也越来越少。小时候逛庙会已经逐渐从城市人的生活中消失了。只有部分农村还保留着这种古老的民俗。但初二、初三回家仍是河北人普遍遵守的规定人们。农历五月初五是北方人比较重视的日子。这一天,妇女不准做针线活。早上,人们用喜庆的鞭炮宣告初五的到来。如今,初五也成为人们扭秧歌的场所。初一至初五,全市文化广场等地经常有秧歌比赛。节日气氛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这一天,休息的大人都喜欢带着孩子去秧歌场凑热闹。整个城市洋溢着节日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