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哪些风俗习惯?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1000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场所1000多个。
著名的:有苗族的“姐妹节”、“四月八日”、“端午节”、“芦笙节”;布依族的“察白歌节”;侗族的“歌酒节”;彝族的“赛马节”、“火把节”;土家族、仡佬族的“吃新节”,水族的“端节”、“毛节”等
贵州是歌舞的海洋,民族风情丰富多彩歌曲和舞蹈。
苗族有高亢激昂的“飞歌”,低背委婉、优美抒情的“幽芳歌”和古朴庄重的“古歌”、“饮酒歌”;有芦笙舞、木鼓鼓、踩鼓等。侗族的“大歌”声音洪亮雄伟,旋律庄重,音域宽广,体现了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性格。
黔南、黔西南地区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曲有大调、小调、大调、小调等,注意押韵。有句话说:“歌有韵,无歌无韵”。 。水族的铜鼓舞、斗牛、舞狮、舞龙等也颇具特色。黔东北土家族人民喜歌,有婚歌、婚礼歌、饮酒歌、情歌、劳动歌、祝福歌等。
民族戏曲是民族的精髓主要有苗高台戏、侗戏、布依戏、傩戏等。氐戏、傩戏被誉为“古代戏剧活化石”。以芦笙乐舞为代表的“笙文化”,尤其是无音乐剧的侗族歌曲伴奏,在国际音乐舞蹈舞台上备受好评。
以雷山朗德村为代表的铜鼓文化,不仅是青铜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在那里可以欣赏到“铜鼓坪”和“芒铜芦笙铜鼓”,它们将苗族文化与“鱼文化”、“鼓文化”、“笙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 。少数民族歌舞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