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手抄报最好配图
首饰、袍子、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大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金银等材质制成。蒙古族男子身穿长袍、围裙,女子袖子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乎与蒙古族有相似之处。女人喜欢穿三件不同长度的衣服。第一种是袖子长至手腕的汗衫,第二种是袖子长至肘部的外衣,第三种是直排闪光纽扣的无领背心。引人注目。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新年,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初一,傣语称“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类似;第二天,傣语称“乃日”(空日)。第三天是元旦,称为“霸王马”,实际上是一年的开始。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挑水,去佛寺浴佛,然后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幸福。健康。人们边跳舞边喊“水!水!水!”,锣鼓声响彻云霄,福水四溅。场面实在是太壮观了。
老鼠:老鼠娶姑娘
民间传说“老鼠娶姑娘”的传说很受欢迎r 在我们国家。不过,各地“老鼠嫁女”的时间有所不同。
江南地区民间传说,老鼠为害,不吉利,所以必须在大年三十晚上出嫁,以保来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区的一些地方,传说正月十六是老鼠出嫁的日子。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炒芝麻糖,这是为老鼠出嫁准备的喜糖。
在北方,正月二十五晚上,老鼠出嫁女儿。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不点灯,全家人默默地坐在炕上,只在黑暗中吃着“老鼠爪”、“蝎尾”和面粉做的炒黄豆。不点灯、不发出声响的目的是为了促成属鼠的婚事,以免扰乱婚礼。吃“鼠爪”意味着人们希望老鼠的爪子会发痒,以便它们可以早点起床采取行动;吃“蝎尾”,寓意老鼠嫁女出洞,人不会受到蝎子的伤害。吃炸黄豆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就像放鞭炮给老鼠出嫁一样。
湖南资兴,老鼠出嫁的那天晚上,家里的角落、过道里都会放上蜡烛,寓意照亮老鼠出嫁的路。
“鼠嫁女”、“鼠嫁女”的年画和剪纸被中国人视为“吉祥物”,逢年过节时贴在墙上、窗户上。四川绵竹印制的年画《老鼠嫁姑娘》,画的是一群老鼠扛旗撑伞、敲锣打鼓、抬花轿迎接新娘。骑在蟾蜍背上的是“新郎”,头戴官帽清朝人,拿着一把折扇,盯着一个大金盒子,露出了贪婪的神色。正当这群丑人嚣张的时候,他们在招呼市场走过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只大黄猫。正敲锣开道的一对鼠兄弟,一个被猫利爪抓住,另一个则咬住了猫的嘴。这时,坐在花轿上的“新娘”知道末日即将来临,放声大哭。这幅年画反映了人们鲜明的爱恨情仇。
蜘蛛:幸福从天而降
守岁灯:永远长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