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舞龙、舞车、赛竹马

舞狮

在三晋大地,舞狮根深蒂固,大约在东汉末年,民间舞狮自古就有。舞狮原本是西域的民间文化活动,东汉时才传入中原。是民间正月十五“社火”、“兴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狮与龙灯、陆船一样,是民间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形式之一。

舞龙有的地方称为“舞龙”,有的地方称为“舞龙灯”。这是山西省流行的民间舞蹈形式。演出时间一般在正月十五和元宵节。有的地方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时表演。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民间艺术。这些传统艺术节目大多与中国传统节日密切相关。

电车舞流传于山西省各地,是较常见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左右“旺”时表演,其他季节也有表演。

竹赛马是流行于山西城乡的汉族民间活动,至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一般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他们在广场或街道上活动。山西省各地参加赛竹马表演的人数不同,活动形式也有所不同。

扩展信息:

1.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民间剪纸是山西十分常见的群众艺术。剪纸就是这样走来的深入群众,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种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增添色彩和欢乐的民间艺术形式。代代相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一套在审美意义和艺术表现上都比较完整和成熟的程序。

2.山西民间社火 民间社火是中国传统春节期间的民间自演、自娱活动。它历史悠久,起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和火的崇拜。她是大地之神;火是火的始祖,传说中的火神。由此,民间就有了祭社火的习俗,并年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