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端午鸭蛋》
我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很多和其他地方是一样的。是和百锁子绑在一起的。五根彩色丝线捻成小绳,绑在手腕上。丝线已经褪色,洗脸的时候沾湿了,手腕上就出现了红绿相间的条纹。赚一毛钱。丝线捻成小粽子,里面是香喷喷的面条。它们一一串在一起,挂在帐篷挂钩上。贴出五毒。将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纸。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干爹。每年端午节前,他都会派一位年轻道士来送护身符和两把小纸扇。符被送到了,贴在正房的门楣上。一张一英尺长的黄色或蓝色纸,上面有上面用墨汁画着一些莫名其妙的字。这样能辟邪吗?喝雄黄酒。用雄黄和酒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种做法在很多地方都有。有一种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否存在的习俗:点燃黄色烟雾。黄烟子是一种北方马勒子大小的鞭炮,但里面装的不是硝石,而是雄黄。点燃后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只是冒出一股黄色的烟雾,持续一段时间。他把点燃的黄烟扔到柜子下面,说可以熏出五毒。孩子们冒出淡黄色的烟雾,常常把它的一端靠在墙上写“虎”字。黄烟虎的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地区的孩子都会用草书写“一画虎”。还有一个习俗,端午节午饭必须吃“十二红”,即十二道红菜。十二红中,我只记得炒红a苋菜、油炸虾、咸鸭蛋。其余的我记不清了,也数不清。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字,不一定都是十二个。但午餐的菜都是红色的,我没记错,肯定有苋菜、虾、鸭蛋。这三样东西在我家乡并不贵,大多数人都买得起。
以“家乡的端午节,很多习俗与其他地方相同”为切入点,介绍了“扎百锁子”、“做香钱”、“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还列出了“放黄烟”三个比较独特的习俗:吃“十二红”、挂“鸭蛋”。八个习俗一一写着,没有任何混乱。而且挂“鸭蛋螺子”是作者主要写的。
在文章中,作者广泛讲述了他家乡端午节的各种习俗。《ometown》,体现了他悠闲自在的写作风格。作者写得像一场随意的闲聊,自然地写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美好,就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书写自然,没有任何刻意的雕琢或加工,也不刻意追求严谨的结构。但整体的严谨与和谐也体现在随意之中。

您可以查看《民俗概论》、《民间文学概论》、《民俗文化》、《中国民俗》
《中国风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