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的人物画有何艺术特色,为何在画坛上屡遭争议?
我第一次认识范曾的画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我在北京琉璃厂中华美术馆做学生。当时店里挂着一些当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包括李苦禅、徐熙等,还有一幅范曾的画。四尺的“钟馗”,当时普通人根本买不起。只有来香港、台湾、日本旅行团的人才会热情地推销。
范曾在大学里学过国文,有很深的古典文学功底,这对画中国画很有帮助。起初,绘画只是一种爱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作品得到了郭沫若的赏识,于是范曾转学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国画。其画作特点是擅长白描,善于表现古代人物。 《钟馗》和《老子》中的人物他的画栩栩如生,风格独特。
关于范曾及其作品的争议大概有以下几点:
1.销量方面,据说范曾的画一年要卖出几万幅。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无论他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达到这个量。有人说是流水线作业画的,也有人说是学生代笔的。这幅画的真伪以及是否是范曾本人的原作,应该是争议的焦点。
2.评价:一些知名人物对他的评价普遍不高,比如沉从文、李苦禅。当然,也有对他评价很高的人,比如季羡林、杨振宁等。
3。绘画展览。近年来,荣宝斋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办范曾画展。从新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一早就有人在门外排队。然后场景就像是超市卖鸡蛋打折。据报道,每年都被抢购一空,令人难以置信。俗话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对于画家和他的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仁见智。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欢迎参与讨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