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承德
承德的春节其实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家家户户都要煮粥,称为腊八粥,以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日子,庆祝五谷丰收。这一天,年画、鞭炮、肉类等开始上市。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庆小年”。一般家家户户都会摆宴席祭祀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贴春联,节日气氛日益浓厚。除夕之夜,全家人吃团圆饭,包饺子,准备凉菜。中午12点,鞭炮齐鸣,迎接新年。大年初一,我们互相问候,一起玩得开心;大年初二,我们请叔叔和女儿们回家;大年初三,我们和公婆见面;大年初四,我们和朋友见面;而到了初五,春节的高潮就结束了。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扭秧歌、踩高跷、耍狮子,日夜不亦乐乎。正月十六过后,各行各业开始逐步恢复营业,春节结束。
邯郸——除夕抛忧帽
在古赵都邯郸,每逢除夕夜,流传着一种奇怪的抛忧帽习俗。
除夕之夜,是在夜深人静时抛去烦恼。睡觉前,家家户户的大人和小孩悄悄地将头上戴的旧帽子或头巾扔到街上。第二天清扫街道时,将其扫入墙壁的角落和缝隙中,并在下个月十五的晚上“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抛去一年旧的忧愁,迎来一年新的欢乐。
相传,这一习俗始于战国后期。秦始皇击败齐、楚等国,派将军章邯出兵赵国。赵国军民顽强抵抗,重创秦军。秦将章邯大怒。他攻克赵都邯郸后,不分老幼、妇女儿童,烧杀抢掠,房屋分官商民。为了躲避秦军的追杀,人们赵国的人摘下了军巾,商人丢掉了商帽,逃离家园,四散逃亡。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军服戴制服帽,商人戴商务帽。赵国人民没有忘记国家亡国的耻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都换上秦王规定的士兵服装和商人帽子。商人的帽子被扔到街上。然而,当时邯郸已经处于秦国的统治之下,因此被杀的人很多。从此,赵国人对秦王更加怨恨。为了避免无辜者死亡,每年除夕夜,他们都会偷偷把头上的帽子以换新为名扔到街上,说是赶走这一年的霉运,扔掉旧日的悲伤与欢迎新的幸福即将来临。政府束手无策。
时间长了,习惯就成了习惯。虽然秦国灭亡了,但邯郸人的习惯却没有改变。他们把这当作当地的习俗,称之为“丢悲帽”,一直流传至今。然而,如今,人们不再像当年那样为扔掉帽子而感到悲伤,而是视场合而视之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