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风俗习惯和由来是什么?
安徽民俗---节日习俗
腊八节:腊八节是腊八节。因农历腊月被称为“腊月”而得名。 “腊八”一过,春节将至,家家户户都要从腊八开始清理屋内的灰尘。那天,我们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地区也有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节过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杀年猪,互相喝杀猪酒,包粽子,包粽子,炒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人们也想在这一天举办婚礼,所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腊八是个好日子,所以很多阿姨都成了嫂子”。
小年夜:腊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晚前一天,家家户户祭灶,送“九天东厨明灶主”上天执行任务,俗称“送灶”。祈求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善言,保佑家人和动物平安。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祖先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的名字,或者画祖先的肖像。摆上烛台、香案,摆上贡品,迎接祖先来家里过年。从这一天起,家家户户都清理家具、拆开被褥、扫除灰尘,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
除夕:俗话说“三十夜匆匆,一朝闲”。半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和其他地方没有太大区别。
春节:大年初一过年了,大家都盛装打扮,晚辈给长辈拜年,大家依次给祖先拜年,同龄人也互相祝贺。这一天要注意禁忌:不使用刀剪、不做针线活、不下锅炒菜(避免发出噪音)、不粘扫把、不向门外泼水、不摔碎。杯子和盘子,不要打骂儿童。触犯禁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今年会出现破财、疾病等灾难。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二,村里最年长的人担任领班,组织年轻人、男孩子排成长蛇队,挨家挨户喊新年。每到一户人家,领班都会大声喊出迎接者的名字。并添加一个标题,或者说:“祝你新年快乐到保亭了”,或者用称谓打个招呼。被祭拜的立即回应:“谢谢大家来”,喊老人的齐声回应:“你们应该来的。”没有任何意义。
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吃,晚上送祖先回山,前面摆酒菜
2月2日:农历2月2日土地神的生日。古徽州称“龙抬头”,这可能是因为盛夏时节,雨势渐大,雷声四起,在农村,农民不准这天要下田,妇女不准拿着针悠闲地度过这一天工作。按照绩溪县的规矩,这一天要包上一辈子的糯米包粽子,祭祀土地公。 2月2日也是花的生日,所以又称“花节”。这一天,文人墨客纷纷摆花、举行文化聚会、比试诗词。
其他节日如清明、立夏、端午、中秋等,徽州也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