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老杭州过年的娱乐活动一般有锣鼓、纸鸢、龙灯、爆花等。所谓锣鼓,又称年锣鼓。除大锣大鼓外,还增设脆鼓、小锣、竹板。正月初五,商家大多使用新年锣鼓。此外,新年锣鼓还具有为其他娱乐活动增添热闹的功能。杭州人对各种新年锣鼓各有各的看法:只闻其声不见其字的称为元宵鼓、吉祥鼓、玉雪、七五散;只闻其声不见其字的称为元宵鼓、吉祥鼓、玉雪、七五三;既闻声又闻言者,谓之十番、风云会、丝弦锣鼓。没有节奏、没有文字的杭州人统称为潮柴。
所谓纸鸢就是“鹞”。鹞是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竹骨做成鸟的形状,用纸或丝绸粘在上面,挂在绳子上,让风飞翔。杭州人历来心灵手巧。风筝的形状丰富多彩,有蜈蚣形、蝴蝶形、美女形、月亮形、星星形等;还有将竹笛系在风筝头上,使风筝飞翔的。当风吹进笛子时,声音就像风筝一样。这种鹞就是风筝。另外,过去杭州人还用了一种新方法,用很长的纸条,粘在小竹圈上,再串在线上。当鹞子被放置在高处时,它们把竹圈和纸条贴在风上,迎风飞上来。人们称其为灯笼鹞。
龙灯的含义比较广泛。小的层面上,它是用纸或丝绸制成各种形状的灯罩,可以保护燃烧的蜡烛免受风吹;集体。这老杭州船灯多以薄木为骨,扎成船形,再蒙皮纸或嵌玻璃;还有马灯,用细竹扎成马的形状,但没有四足。在纸上,分为正面和反面两部分。每个部分都点燃一根蜡烛,分别绑在孩子的前面和后面,就像骑马一样;还有一种走马灯,中间插着麦秆,麦秆下面插着细钉。上面是一个纸做的风车,四个侧面挂着剪纸的人和马。烛烟驱动风车,旋转灯上的人马。走马灯、船灯只能悬挂而不能移动,而其他形状的灯笼则可以随着龙灯队在大街小巷喧闹。
花爆竹就是烟花爆竹。最大的烟花燃放在空旷的地方,主要目的是看烟花。一般是在州政府或政府机关宣传政绩或举办喜庆活动时进行;二是花筒,老少皆宜。点燃后宜听声音、看形状;炮棒特别受孩子们的喜爱,点燃后只为听听惊心动魄的声音。当时杭州人民掀起的花爆,大多是花筒。比较有名的就是木盆里的金盆月光、池塘溪流里的水鼠,还有不受地形限制,随处可用的花爆。九龙汲水、二龙戏珠、白鹅下蛋、老鹳戏云等。
风俗来自于水土。老杭州的年俗体现了杭州人民轻松、乐观、正气、聪明、幽默、热爱生活、懂礼仪、享受生活的民俗风情。这真是杭州人的福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