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10个传统节日及其象征意义?
1.蒙古语那达慕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项运动”——摔跤、赛马、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成了今天的盛大庆典和物资交流活动。那达慕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根据当年畜牧业产量而定。小收则小收,大收则大收。活动除传统的“男子三项”外,还包括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各类经济文化展览、订单洽谈、物资交流等。
2.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又称“浴佛节”,又称“冷河伤寒”,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的节日团体s。 、德昂族、泰语族与东南亚传统节日。这一天,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香港九龙城、台湾中和区、新北市等地的海外泰族聚居区民众早早地早上起床,沐浴拜佛。随后开始了连续几天的庆祝活动,大家互相泼清水,祈求洗去一年的烦恼。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新年,相当于公历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3。吃黎节
龙州县、凭祥市壮族人民的节日。 “辣椒”在壮语中是“庆贺”或“补过年”的意思。相传1894年春节临近,法国侵略者入侵边境。河为了抗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因此无法按时过春节。正月三十,当战士们出征凯旋归来时,村民们杀鸡宰羊,制作糯米糕,热情招待,庆祝胜利,过年,成了一种风俗。 。节日期间,人们舞狮、舞龙、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4.农具节
桂西南壮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这一天,各家各户把自己加工好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扛到圩田上,排成一排,有犁架、牛轭、簸箕、簸箕、扁担、锄头、犁铧、耙子、锄头柄、箩筐、竹席、米篮、米桶、家具等,人们正在采购,为春耕做准备。
5.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
6.酥油灯节
藏历正月十五,是传照法会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藏民居住的地方经常会展示色彩缤纷的酥油花和鸟儿。鱼、昆虫和人物庆祝酥油灯节。
7.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的传统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1月7日,俄罗斯人庆祝圣诞节,纪念耶稣的诞生。
8.鄂伦春人
鄂伦春人没有太多传统传统节日只有春节和氏族节日。“莫昆”会议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伦”,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每年6月18日是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燃起篝火,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9.布朗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有:元旦、祭村神、洗牛脚等。
10.鄂温克族
无论是牧民、狩猎者还是农民,鄂温克人都把农历新年作为他们的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牧区5月22日过“米阔鲁”节,实际上是由生产活动演变而来的节日。这一天,清点牲畜的数量,割掉马的鬃毛和尾巴,并烙上烙印。。人们五月初五早起采艾,戴在头上。他们去河边洗脸洗澡,以求健康。牧区还有“敖包祭”,这是由宗教祭祀演变而来的节日,包括赛马等活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