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过年有哪些习俗?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说等三十多个名称。 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公历为公历,并将这一天定为春节,以区别于公历的元旦。但一般人们仍习惯将其视为元旦,俗称“过年”、“过年”、“旧历新年”、“旧历新年”、“农历年”。过年节最早记载于《尚书·舜典》。到了汉代,民俗已相当繁盛。至今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公职人员放假三天,民间庆祝活动持续半个月。春节旧俗 春节旧俗农历新年初一0:00开始。在山东省,家长通常先起身“发卷子”,放上火鞭再开门,然后才可以说话。男人在父母的带领下,崇拜天地诸神。春节的第一顿饭就是饺子。煮饺子时要放鞭炮。为了驱邪求吉,有的地区用芝麻秆来煮饺子,寓意新的一年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会越来越好。饺子要煮很多,所以一定要绰绰有余,而馒头要饭后下锅才够。饺子煮熟后,先敬一碗敬天地,再敬一碗敬灶神。用餐时,除每人一碗外,多上一两碗,以期群众吃得饱。生病了。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喜悦。过年的饺子里往往装的是钱、枣、栗子等。吃栗子,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努力工作,大汗淋漓;吃花生,可以长寿;吃花生,可以长寿。吃钱就会发财。无论谁吃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受到衷心的祝贺。如果孩子得到了钱,父母会很高兴,认为孩子有潜力。除了鼓励之外,他们还会奖励孩子金钱以示祝贺。很多地方在大年初一吃素饺子,寓意“素年平安”。在临清,当地人大年初一早餐吃各种馒头、枣糕、糯米糕等,还有用各种米做成的“全菜”。吃丸子、粉条、白菜,这叫“吃一整年”。拜年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一直延续至今。首先进行拜年,家里的晚辈给长辈拜年,同辈互相问好;然后是贴心的问候,就是给还没出五区的长辈们拜年;最后向第五区的长辈、亲友致以遥远的问候。拜年。以前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打个招呼。商人拜年时,除了打招呼之外,还要互相祝愿好运。当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会给他们压岁钱。上清初一,男女已婚妇女都要参加拜年。男人和女人被分开了。他们先祭拜了自己的长辈,然后又祭拜了家族的长辈。这被称为“家族联拜年”。这就是所谓的“拜村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在村里的十字路口互相祭拜,以化解多年来的纠纷和恩怨。这就是所谓的“拜团结年”。运城等地有“五更乞讨长辈”的习俗。起身后,孩子们默不作声,紧紧地抱住椿树,同时唱道:“椿树王,你长粗了,我就长高。你长粗了,我就做材料,当我长胖了,我要穿衣服了。”邹城有挖老鼠洞的特殊习俗。大年初一早上,人们用擀面杖擀面杖挖老鼠洞,一边敲,一边说:“戳戳戳,十只老鼠有九只是瞎子,还有一只不瞎,得叫我戳”,目的是保证食品安全。地域习俗:根据西南地区的习俗,大年初一早上不能放生鸡、鸭、鹅等。有的人要把它们圈起来一天,或者至少半天,生怕惊扰过年(因为放鞭炮会吓到到处的家禽乱飞),其他家畜如牛、马、狗、猫等受到优待,有的吃饺子,有的嚼肉骨头。有些人用谷物喂养牲畜。牲畜吃饱后,他们用扫帚从牲畜的头上扫下来。如果有一粒粮食被扫出去,就说明这粒粮食有丰收。即墨大年初一早上,人们用年米喂鸡。据说鸡吃一粒米就能下蛋。他们为狗提供各种食物。据说,狗先吃什么,就一定有好收成。胶东龙口、蓬莱地区,大年初一上午还有一些特色活动。首先是处理废物。女主人一起身,就拿着红蜡烛,掀起炕席拍照,然后把每个角落都拍下来。意思是用光明驱除黑暗,驱除一切邪灵、邪气。二是大年初一早上压窗台,把年前用面粉做的各种面花放在窗台上。它非常美丽。三是“荡秋千”。孩子们一起床,就按照父母多年前的吩咐,挂在门闩上玩三下“秋千”。据说这会让他们成长得更快。这第四是把钱放进水箱里,往水箱里扔一些硬币。据说,如果把钱放进水缸里,一年就不会干旱,钱就会多,五谷丰登。五是扔掉虫子(盘龙)。大年初一早上,女主人先把用面粉蒸好的虫子放进粮仓和面缸里。 “生”与“剩”谐音,“地生冲”就是“剩余”的意思。在京杭大运河所在地巍山县南阳镇,大年初一,孩子们提着灯笼走上街头,跳跃、欢呼、唱着吉祥歌曲,俗称“喊”。 ”孩子们唱的吉祥歌曲有很多种:“发财!发福!买地!盖房子!”、“今年是个好年头!明年我们布置一艘大船!装上红枣,去吧!”江南,负载一,联合国载货一万,扫仓扫八百丹!”,“发送!过来吧!回家吧!”在莱芜等地,大年初一有给家人送礼的习俗。人们上坟、烧纸、鸣炮、磕头,送祖先回坟墓。回家后,我把家谱收起来,春节祭祖仪式就结束了。不过,有的地区是初二的时候送到家里,有的地区,初三的时候送到家里,各地都有所不同。在莒南,人们应避免磨磨(大年禁止磨磨,直到农历五月初五才允许使用)、挑水、扫地、d 殴打、咒骂他人。在临沂,避免碰针、包饺子、吃肉、捣蒜。怡园大年初一晚上禁止点灯。据说,如果点灯,老鼠就会出没。胶东人最忌讳大年初一打碎东西。如果打碎了东西,应该把碎片握在手里,头也不回,也不说话,直奔井边,把碎片扔进井里,否则就是“罪魁祸首”。有的地方打碎器物后,念“年年(碎件)平安”的吉祥话。大年初一煮饺子时,如果饺子破了,不要说“破”,而要说“赚(赚)”。人们过年吃饺子、吃大蒜时,因“蒜”与“散”读音相同,蒜就改名为“义和菜”。庆典庆典春节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在胶东地区,人们在初二日落后送年。送年的时候,摆贡品,烧香烧纸,放鞭炮。有人在街上摆起供桌,纷纷放鞭炮,热闹极了。邹平大年初三下午,俗称“送百神”,又称“过年”。临清有初二祭祀财神的习俗。商人家中必须供奉财神牌位,桌上摆着“乾隆”、“灶山”。祭祀时,烧香磕头。邻居们也带着香纸到商人家拜财神,祈求生意兴隆。商业。主人用酒菜款待商人,以表达谢意。走亲访友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各地走亲戚拜年的顺序有所不同。在临清,顺序是:大年初二,姨家、姨家、新婚的姐姐家、妹妹家、孙子去奶奶家;大年初三,一家人拜访岳父,俗称“岳父家”。大年初四,姑姑家和远房亲戚家。胶东、莱芜等地的人们在大年初二去岳父家。未婚青年男女可以代表父母探望祖父、祖母。春节走亲访友,一定要带一些礼物。礼物新婚女婿送给岳父的礼物很有讲究。在莱芜,一般是四色、六色,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分别是酒、肉、糕、馍。鸡肉、鱼、香肠、罐头、面条、油条各算一种颜色。另外,香烟和棒棒糖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又不一样。你应该带两只鸡和两条鱼。各类礼物应为双数,避免单数。即墨在初三、初四给公婆拜年,初五就不能去了。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拜婆婆就死”。莱西迎亲的顺序是“先拜姑姑,后拜叔叔,再拜公公、婆婆”。岳家应该热情对待叔叔们,尤其是新婚的叔叔们。在莱芜等地的宴会上花边,除了鸡、鱼、肉、蛋外,通常还有“四顶四”,即四个果盘、四个煎盘、四个小碗、四个大碗和四个菜盘。客人们要轮流向叔叔敬酒。岳家给舅舅的回礼是一个大馍和一个大糕,各重约十公斤。胶东新媳妇第一年必须去婆家外公家拜访,这叫“扎根”。据说,到了外公家,她就可以扎根,就没有离婚、早守寡的机会了。扎根时,爷爷、叔叔、阿姨等都给新娘压岁钱。鲁西南地区的新婚夫妇一般在双日去举行婚礼,寓意成双成对,吉祥如意。旧时,临清人一般在正月十五之前不去结婚。农历正月十五以后就可以去。娱乐活动 春节期间,山东人的娱乐活动十分普遍。秧歌、龙灯、舞狮、赛旱船、武术表演、球类运动等形式多样。正月初二至十六,曲阜市有鼓楼门会,孔庙开放。会上有花鼓、盲调等地方戏曲表演、民间文艺表演,还有各种摊贩出售玩具、烟花、鲜花、炸糕等,这种聚会在14日最为热闹。许多农村人来到城市参加聚会,俗称“抢党”。为了观看晚会的热闹场面,孔府的夫人、夫人们在孔府大门内的墙边搭建了一个平台和一个棚子。n、平台临街一侧悬挂灯笼、彩饰、挂竹帘,可供游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