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过年有哪些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诸城、临沂、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还要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右城等地的房东也在中秋节招待租客。
“腊八节”过后,人们就开始忙着过年了,购买制作新衣服,整理年货。商铺内外、集市内商品琳琅满目,挂满了年画、对联、香烛、鞭炮、烟花等。集市上人头攒动,争相抢购,营造出节前的景象。碗、筷、鞭炮、蜡烛、香、纸是必买的,象征着家庭兴旺、新年快乐。腊月十五以后,家家户户准备过节的食物,磨米、摊煎饼、蒸馍馍(馍馍),寓意“过年”,做豆腐,寓意“全家幸福”,蒸年糕,这意味着“新的一年”。 “年年登高”,割肉、杀鸡(吉祥)、买鱼,寓意“年年有余”。有句话叫“忙碌的岁月,装满了无尽的嫁妆”。二十三号左右,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屋,粉刷墙壁,辞旧迎新。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贴春联、过门纸条、窗纸、窗花、年画、灯笼,让房间、庭院焕然一新。下午,水缸里装满了水,准备了过年的柴火。柴草多为豆秆、芝麻秆。有句话说:“烧豆秆,出人才;b”家家户户的厨房里烟雾缭绕,炒菜、炒菜、煮菜、准备饺子馅,菜品一定是“拌菜”、“鱼”。 ”,以求“全家平安,年年有余。”到了晚上,男人们盛装打扮,带领儿孙祭祖,烧纸,放鞭子,请亡人。祖先们要回家过年了。此时,家家户户都在财神爷、家堂、天地坛上摆好了祭坛,过节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位。吃完晚饭,我们摆好供品,提着灯笼,按指定方向到十字路口或村头迎接财神爷,接管家堂。迎接客人时,先到指定地点烧香、烧纸。 、磕头、放鞭炮;当t到了门口,又烧香,烧纸,磕头,请祖先或财神就位,并在院子里放鞭炮。工作完成后,在门口放置“挡门棒”,以防止邪灵进入家中;庭院里撒满了粮草,是为了准备财神爷和祖先喂马。蜡烛和香都烧起来了,灯火通明。他们熬夜,也叫熬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糖果吃着瓜子,欢度除夕夜。
半夜,发纸马,放鞭炮,包饺子。长辈带领儿孙敬天地、祭祖、磕头、祈求全家平安、万事如意,节日气氛达到高潮。之后,全家老老少少,年少时,一起喝团圆酒,吃告别饭。米饭里包着素饺子,饺子里还包着铜钱。谁吃了它们,就意味着这一年会发财。包饺子时要安静,不吹风箱,不说“破”、“摔”、“烂”等不利的话。饭后,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随后,男女依次出门给长辈、邻居拜年。
正月初一,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相聚,互道“新年快乐”、“新年发财”等吉祥话。其他。如果这天不工作,俗称“过年”,也很少去亲戚朋友家。
大年初二,家家户户早起送他们去“家庭礼堂”。饭后,他们去祖先的坟墓祭奠,这就是所谓的“去年坟”。这一天,人们开始带礼物去拜访亲戚。俗话说“初二、三看婆婆,四、五看姑姑”。
同时广泛开展杂耍、踩高跷、放龙灯、唱戏等民间娱乐活动。直到正月十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