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居住地区、风俗习惯、民族习惯的作文100字
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新平、沅江等30多个县。人口102.5万余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1953年1月24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后又成立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53年7月24日)、云南孟连傣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54年6月16日)、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955年10月16日)相继成立。日本)、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2日)、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1980年11月25日)。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公元一世纪,中国史籍中就有关于傣族的记载。汉代称“滇越”、“山”;在T唐宋时期,称为“金牙”、“黑牙”、“白牙”;元、明、清时期称“白衣”、“排衣”、“白衣”。 1949年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通常人们将内地和边疆的傣族分别称为“干傣族”和“水傣族”。前者,因为他们与汉族关系密切,吸收了较多汉族文化,被称为汉傣族,传闻为“干傣族”。西双版纳、孟连、瑞丽等地的傣族保留较多民族特色,被称为“水傣族”。傣族自称“傣柳”、“傣雅”、“傣纳”、“傣彪”等。 傣族龙舟赛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目前流行的两种傣文西双版纳文和德宏文,都是由巴利文演变而来的拼音文字。印度南部。傣族人民不仅能歌善舞,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以傣历、傣医、长篇叙事诗最为著名。傣历年为阳历年,月份为农历月。一年分为三个季节:寒冷、炎热和雨季。每三年的九月是闰月。这种历法在泰国、缅甸等地至今仍普遍使用。傣医与蒙医、藏医、维吾尔医并称为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傣族地区流传着许多长篇叙事诗,如《招树屯与楠木那那》、《郎家西河》、《阿銮的故事》等。傣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傣族大部分信仰上座部佛教。傣族地区西双版纳橡胶产量显着增加,“普洱茶”驰名中外。地方及乡镇恩企业发展迅速,有矿山、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等厂矿企业。傣族的主要节日是傣族新年——泼水节、闭门节和开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传统节日。它发生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有祭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舟、燃放烟花、歌舞狂欢等。
中国傣族是一个少数民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人则分散在各处糟糕的云南。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族,藏语属壮傣语系傣语族。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也很普遍,如祭祀村神鬼怪、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神物崇拜等。泼水节实际上是傣族人民的新年和新年。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持续三至四天。一般为公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一、由来【编辑本段】傣族的泼水节,傣语又称“浴佛节”、“毕买”(意为新年)。西双版纳那通地区的傣族也称此节日为ival“尚寒”、“尚坚”,两个名字均源自梵文,意为周转、变化、转移,指太阳绕黄道带运行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族、德昂族、布朗族、佤族等民族庆祝这个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庆祝泼水节。泼水节起源于印度,是古代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被吸收泼水节由佛教传入,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经缅甸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泼水节已成为一种民族习俗,传承了数百年,傣族人民在泼水节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将其与本民族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泼水节更具神奇意义和民族色彩。 2.传说 [编辑本段]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两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傣族居住的地区出现了一位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焚烧、杀害、抢劫、强奸妇女。庄稼不收,民不聊生,民不聊生。人们对他受了那么多苦,对他那么恨,却没有人能杀他。魔鬼已经有了6个妻子,但他仍不满足,又抢走了另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这七个女孩看到同胞们的悲惨生活,决心寻找消灭邪恶的方法。聪明的女孩们内心深处憎恨魔鬼,但她们不会表现在外表上,假装与魔鬼很亲近。一天晚上,恶魔从外面抢回了许多财宝和奴隶。她利用了魔鬼的喜悦d不准备去探索并找出用恶魔的头发勒死他的秘密。于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趁着恶魔熟睡的时候,女孩悄悄拔出了恶魔的一根头发,勒死了恶魔的脖子。刹那间,恶魔的头颅滚落到了地上,但头颅刚一落地,地面就燃起了一团火。眼看就要酿成大祸,姑娘们立即捡起人头,火被扑灭了。然而,魔鬼的头滚到哪里,灾难就会发生。它将被扔进河里,河水就会溢出。它将被埋在地下,恶臭会到处升腾。只有魔鬼的妻子才能让它平静下来。为了防止灾难祸害百姓,姑娘们轮流捧着恶魔的头,一个人捧着一天。天上的一天等于地上的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流的时候,就是傣族的新年。怀着一种敬佩的心情女孩子们,傣族人给抱头的女孩泼水,洗去她身上的血迹和成年的疲劳。 ,作为净化身体的祝福。后来,为了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傣族人民每年在这一天都要举行节日。互相泼水一日,从此形成了泼水节,这是傣族人民祈福的盛大节日。辞旧迎新。另:相传很久以前,金沙江边茂密森林深处的一个傣族村寨,因一场森林火灾,面临着被大火吞没的危险。一位名叫李亮的傣族男子,为了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捞起一桶桶河水,浇在山火上。经过一天一夜的努力,山火终于被扑灭,村民们得救了。李亮因疲劳而满头大汗,摔倒在地。山顶。村民们给李亮送水来解渴,但他喝了九十九担水也无法解渴。后来,李良干脆投身江中,化作一条巨龙,顺流而下。有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为了纪念李良,傣族人民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河边或井边搭起半里长的绿树棚,种上绿树。棚下散落着粗大的松针,两侧放置着装满水的水箱。中午太阳最盛的时候,人们走过棚子,把松针浸在水里,互相洒水。吉祥喜水相互泼洒,表达对李良的敬意。对新的一年的思念和良好的祝愿。这项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并已成为一项节日傣族人民辞旧迎新、吉祥如意的节日——泼水节。三、主要活动【编辑本段】傣族泼水节持续三至四天。第一天是“麦日”,与农历除夕类似。傣语称“万朵伤寒”,意为送别旧时光。这时,人们就要收拾屋子,打扫卫生,准备年夜饭和节日期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楚日”,“楚”是“空”的意思。按照习俗,这一天既不属于前年,也不属于明年,所以称为“空日”;第三天称为“虚空日”。 《麦帕亚万马》,据说麦帕亚万马的英雄精神随着新历重回人间。人们习惯把这一天视为“天王降临”,是傣历的元旦。当节日一到,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挑水到佛寺浴佛,然后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水花在空中绽放,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健康,年轻人手中明亮晶莹的水滴也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水,到处都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歌唱。随着朵朵水花、欢声笑语,泼水节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荡秋千、赛龙舟、浴佛、念经、唱哈、斗鸡、舞孔雀、舞白象、丢包、飞高楼等民俗活动。以及放孔明灯等,以及其他文艺演出、经贸交流等。 1、“祈福”泼水节的“大事”:浴佛。“麦日”一早,人们会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祭拜,并提着清水“浴佛”——洗去佛像的灰尘。“浴佛”结束后,集体互相泼水就开始了,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用各种容器装满了水,互相追逐,向大家泼水。 “水花一开,傣家发狂”、“浑身湿透,一生幸福”!象征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天空绽放,人们随心所欲地洒、大声笑、浑身湿透、神采飞扬……二、泼水节“爱情”:扔掉包包。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寻找美好时光的地方。爱,培育幸福。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男女青年喜玩“丢包”游戏。女孩手中的花布精心制作的花袋,就是定情的信物。扔袋子的那天,姑娘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撑着花伞、拿着小花袋来到“私人区域”。他们和两边的男孩站成一排,相距三十或四十步,开始互相扔花袋。如果小伙子接不住姑娘扔来的花袋,就必须把事先准备好的花插在姑娘的头发上。如果女孩接不住小伙子扔来的花袋,她就必须把花放在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他们逐渐选择了对方,一系列浪漫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3、泼水节的“威力”: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活动之一,经常在“麦帕亚万马”(第三届)上举行。日)的泼水节。这一天,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聚集在澜沧江、瑞丽江畔观看龙舟赛。河面上停泊着一艘披着绿色、色彩缤纷的龙舟,船上坐着数十名身强力壮的水手。一声令下,整装待发的龙舟如箭一般向前飞去。顿时,整条河里充满了锣鼓喧天、欢呼雀跃的声音。声音此起彼伏,声音一一对应。节日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孔雀舞。傣族能歌善舞,泼水节期间自然少不了舞蹈。泼水节初三主要安排大型舞蹈,如象脚舞、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孩子到七十八十岁的老人,大家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村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奔放。舞者们围成一圈,随着锰锣和象脚鼓翩翩起舞,边跳舞边欢呼“我,我”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飘逸、抒情。它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势为基础。在情趣与美感的再造中,凝聚了傣族人民的审美情趣。还有不少舞者将即兴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的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有的甚至一边跳舞一边喝酒。他们醉得狂野,可以跳几天几夜也不累。 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放孔明灯。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花。底部米长的竹竿内装满火药等配料,置于高高的竹架上,接上导火索,常常在夜间引爆。当它高高举起时,点燃导火索,火药燃烧,就会产生强大的推力,像火箭一样将竹子推向高空。竹子喷出白烟,发出“呼呼”的声音,同时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花,如一簇簇鲜花,耀眼而美丽。地面上,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叹声不绝于耳。非常热闹。人们感觉村子越高越远,就越光荣吉祥。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独有的活动。晚上,人们在广场的空地上,点燃灯笼和蜡烛,放入自制的大“气球”中,利用空气的浮力将孔明灯飞入空中。天空。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色中飞得更高、更远。人们以此纪念古代圣人孔明。 4、传承价值【编辑本段】泼水节是综合展示水文化、乐舞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崇拜等傣族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价值。泼水节上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既能给人艺术享受,又有助于了解傣族懂得自然、爱水尊佛、温柔从容的民族特色。同时,泼水节也是加强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团结的重要环节。对双方友好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5、意义:泼水节谁泼的水多,象征着今年谁最幸福。可能有点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