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200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居住的苗岭、武陵山区气候温和,依山傍水,大大小小的田地和水坝星罗棋布。产水稻、玉米、小米、小麦、棉花、烤烟、油菜籽、桐油等。此外,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在中原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苗三国”,从事水稻种植。苗族历史上曾多次迁徙,总路线是从黄河流域经湖南(湖南),到贵州(贵州)。侯),并前往云南(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本来没有民族文字,但在20世纪50年代末创建了拉丁化拼音文字。今天大多数人都说中文。苗族乐舞历史悠久,流行的芦笙舞技艺精湛。苗族的十字绣、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苗族的节日很多,比较隆重的节日有“苗年”、“四八节”、“端午节”。

苗族曾自称“木”、“猛”、“莫”、“毛”。有的地区自称“嘎闹”、“国雄”、“大叟”、“妲己”等,称其为“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 、“绿苗”、“花卉苗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祖先的记载。这是从黄河流域一直延伸到长江中游以南的氏族,被称为“南蛮”。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族。苗族生活在高山地区,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其中包括谷物、荞麦、土豆和豆类,经济作物是大麻。他们通常自己种植大麻并自己纺纱。苗族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苗族还擅长舞蹈,其中以芦笙舞最为盛行。

苗族人们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为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三大方言。 1956年以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本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很大一部分苗族精通汉语,使用汉语。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狩猎为辅。苗族的十字绣、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苗族服饰有130多种,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能歌善舞,尤以情歌、酒歌闻名。芦笙是最具代表性的乐器t 苗族。

[宗教习俗]
[编辑本段]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 “鼓祭节”是苗族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七年一次小祭,十三年一次大祭。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乙亥日举行。届时,将宰杀谷子牛,跳芦笙舞,祭奠祖先。用餐时邀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可以增进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传统苗族社会迷信鬼神,巫术盛行。还有部分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很少相信巴德主义和道教。

传统上,苗族常常把一些巨大或奇形怪状的自然物体视为灵性的体现,因此崇拜它们,并祭祀酒肉。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对象有巨石(怪石)、洞穴、大树、山林等。此外,苗族认为某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体具有神性或鬼性。苗语常常不区分鬼神,或者两个词一起使用。大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它们常常给人类带来灾难、疾病、瘟疫或其他不幸,如所谓的东鬼、西鬼、播种鬼、吊鬼等。 、虎鬼等称为恶鬼。灵性的自然现象往往被认为是具有一定神性的善鬼,如山神、谷魂、棉鬼等。苗族祭祀善鬼、恶鬼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好鬼迎送送,祭祀更诚。恶鬼必须被贿赂、哄骗,直到被赶走。

在很多地区,苗族人民还相信自然界有很多精灵。例如,牛用粪便覆盖自己或在马厩里打滚,将粪便踩成圆圈,猪吃小猪或躺在食槽中,鸭子吃鸭蛋,老虎进入田野,遇到两条蛇交配,母鸡发出公鸡叫声。鸣叫声和其他声音都与相应神灵的出现有关。

在一些苗族地区,供奉的人造物有地菩萨、地乳、家神、祭桥、水井等。地菩萨在苗语中称为地鬼。一般是由几块石头砌成的。土屋主要是由木头或三块石板制成。它极其简单,位于村庄旁边的路口或路边供行人休息的地方。部分苗族用四川、贵州、云南方言存在对家神的信仰,即在家中供奉“家神”神像。黔东南大部分地区流行桥祭。龙也是各地苗族崇拜和祭祀的对象。

图腾崇拜。东部地区的许多苗族和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他们世代讲述“神女狗父”的故事,并视盘瓠为祖先。中部地区的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祖先江阳起源于枫树的心脏,因此将枫树视为图腾。在其他地区,苗族则把水牛、竹子等作为他们的图腾崇拜对象。

一般来说,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相信,祖先虽然去世了,但灵魂永远与子孙同在,每逢节日都会祭酒祭肉,甚至日常饭菜也要时刻祭祀。许多地区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祖仪式。湘西有“敲棍猪”、“脊牛祭祖”,黔东南有“吃内脏”,黔中称“敲巴郎”,黔西北、滇东北有打打的习俗。老牛。其中,黔东南地区吃古藏至今仍盛行,最为典型。吃鼓藏节又称鼓节、鼓社节、鼓藏(鼓藏)节。以宗族(鼓社)为单位,每七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他们相信,祖先的灵魂就住在木鼓里,而祭祀的鼓就是用来祭祀的。敲响木鼓,召唤祖先的灵魂,享受子孙的供品。主祭者称为古藏头,祭祀的古藏牛是专门为此饲养的。每次祭祀活动持续三年。

大多数苗族信仰巫术。主要巫术活动有萨满、占卜、神判、鬼祭等,此外还有蛊术。巫术活动由萨满主持。巫师大多是非专业人士。他们在上述各种原始崇拜和巫术活动中扮演着主人的角色。在一些地方,萨满还担任村里的长老。除了熟悉祭祀方法之外,大多数巫师还能够讲述自己教派的家谱、自己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迁徙路线。他们还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古歌、民间故事。有些巫师也是歌手。和舞者的职能。因此,巫师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在苗族社会中扮演着知识分子的角色。另外,巫师还具有一定的医术,懂得一些草药。他们在驱鬼的同时,采用科学的医疗方法。

除了这些传统信仰外,近代以来,随着西方传教士深入我国内地传教,云贵交界等地区的部分苗族也皈依了基督教。四川、贵州凯里、湖南沅陵。滇东南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尤其是在云南东北部、黔西北地区,基督教信仰一度势头强劲,影响巨大。外国使团或传教士在苗族地区开设了许多中小学、医疗机构,甚至实施了一些经济发展项目,对苗族社会的进步和政治地位的提高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著名牧师有安顺人党举人、博格利、张道慧、王树德等。前两人死在苗族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基督教、天主教的影响一度下降,但近年来有复苏的趋势。然而,当前基督教、天主教的“三自”实践,无论在社会组织、社会影响,甚至信仰内容上,都与1950年以前的基督教信仰有很大不同。

对于国外的苗族来说,越南、老挝也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苗族也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老挝、泰国的苗族也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尽管如此,在他们的社会里,传统的祖先崇拜、灵魂观念、等在很大程度上仍被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