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方法有哪些?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摘要 幼儿期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进餐时间是孩子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班老师和家长关心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在421家庭模式下长大的,在家享受着两个甚至四个大人的照顾。进入幼儿园后,他们需要学会独立吃饭、自己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作为小班老师,首先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差异,采用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培养小班良好的用餐习惯孩子们。关键词:小班幼儿的用餐习惯。幼儿期培养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膳食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开学时了解到,我班大部分孩子都是由家长在家喂饭的。很多孩子在家里养成了边吃边玩、偏食、挑食、米粒散乱、吃饭慢等不良饮食习惯。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们也非常担心孩子的用餐问题。进出幼儿园时,家长经常会问“老师,我的孩子今天吃得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他吃了多少?”作为小班教师,我们要利用小班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的优势,在孩子进入幼儿园新环境时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我们可以使用多种开展餐前准备、餐中良好习惯培养、餐后清理、联系家长等活动,通过家庭合作促进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一、饭前准备活动 (1)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孩子吃饭前应先洗手。洗手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掌握洗手的顺序,保持洗手后的双手清洁。在我们多课程的“这就是我”主题活动中,教孩子们正确的洗手步骤和方法。我首先在课堂上边背儿歌边教孩子们洗手:“卷起小袖子,露出小手腕。打开水龙头,沾湿小手。关掉水龙头,拿起小肥皂。转起来。”用手搓三遍,放下小肥皂,先搓,搓小手的手掌,再搓小手的手背,搓小手之间。看到你的指甲和你的小手腕。打开水龙头,用泡沫冲洗。关掉水龙头,双手并拢握手三遍。打开小毛巾,擦干湿手。你的小手洗干净了。 ,细菌就会逃跑。小手一定要勤洗手,身体都健康。”熟悉后,在水龙头下练习。这样,一边洗手一边背儿歌,童趣十足,避免了孩子洗手玩耍的小毛病。 (2)营造良好的就餐氛围 要让孩子们以良好、愉快的心情进餐,就要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饭前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安抚孩子的情绪。处于直觉思维阶段,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影响,同时孩子喜欢模仿老师,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利用饭后时间赶紧去引导孩子们。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达你对这道菜的喜爱。孩子们受老师的影响,爱上了自己不喜欢的菜肴。 2、养成吃饭的习惯。小班的孩子容易出现吃饭少、吃饭慢、挑食、偏食、吃饭时饭菜散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小措施: 1、角色游戏。小班的孩子们最喜欢玩娃娃屋游戏,他们喜欢假装成大人来照顾娃娃,所以。我设计了“喂娃娃”游戏,让孩子们体验喂娃娃的感觉。边喂奶边读童谣:宝贝,来来来,张开嘴,咬一口,一勺米饭,一勺菜,嚼碎,咽下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开始自己吃饭,就像玩耍时喂布娃娃一样,不知不觉中就加快了吃饭的速度。2、有趣的视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刺激食欲。比如今天的菜主要是“胡萝卜”,所以我设计了一个卡通胡萝卜。首先让孩子们观看卡通胡萝卜玩“超级变身”游戏,然后通过卡通片《小兔子》向孩子们介绍胡萝卜的美味及其营养价值,有效激发孩子的食欲。如果是海带,我会播放一段水生生物的视频。我们还根据图片问孩子们一些问题:“这是海带,它是从哪里来的?”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们继续说:“哦!有大海的味道,好特别的味道,快来尝尝吧!” 3、耐心引导,消除孩子依赖心理。班里经常有孩子知道怎么吃饭,但不愿意自己吃饭,必须等别人喂。我班的盛生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午餐时,我把手放在腿上,也不拿着勺子也不拿着碗,看着三位老师,仿佛在说:来喂我吧。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做到教师教育上的一致性:坚决用词不用手。坐在你旁边并给予更多提醒,或通过游戏化语言进行鼓励。例如:看谁最厉害,能把东西送到一个大山洞里;看看谁的小手最灵巧,能喂自己等等。但是,一定不能喂它。及时表扬吃得好或有进步的孩子。 4.放置公共垃圾盘。小孩子吃饭时,常常吃得乱七八糟。这时,我会在每张桌子上放一个公共垃圾桶,引导孩子们把掉落在桌子上的食物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在吃饭姿势上,要提醒孩子胸部贴近桌子,用手托住碗,防止米饭从桌子底下“逃走”。 3、饭后清理及卫生c 习惯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是“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幼儿能自己做的事情,比如清理餐具、擦嘴、擦手等,都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助服务的机会。还可以通过为值班学生安排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边做边教,边做边学,边做边进步”。孩子们从听老师指导到自己练习。老师可以帮助他们第一次、第二次,但是慢慢地,他们可以让孩子们能够独立完成,慢慢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4、在家共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训练,也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父母要起到榜样作用。教师和家长应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家长要培养孩子在家拿起勺子吃饭的能力,吃饭时不要玩耍。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则。例如,吃饭前,可以引导孩子注意谁还没有坐在餐桌前,让他们感觉到吃饭必须在餐桌上进行。还可以让孩子参与摆碗筷,让他们感觉到该吃饭了。尽量消除引发孩子在进餐时玩耍的因素。当孩子把米粒洒在桌子上时,家长要引导孩子捡起来,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习惯。家长应尽量剪除做饭时要均匀地拿取食物,防止孩子吃饭时捡起食物。另外,给孩子做饭的时候应该多花点心思。除了适当搭配食物的色、香、味外,还应该发挥一点想象力,比如把食物摆成孩子喜欢的形状或卡通图案,这样可以刺激孩子的食欲,降低风险。吃的。孩子挑食。 5、结论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一个人的一生。因此,人们应该从小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和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我们幼儿园老师应该长期坚持和培养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我们相信,通过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来成长和迎接挑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