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旅游文化历史(华山旅游文化历史背景)
华山是西岳。
五圣山中,“岳”就是高山的意思。中国古代认为山“高于天”,将位于中原东、南、西、北、中的五座山称为“五山”。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开始在五山修建佛寺、道观,开展宗教活动。每一座“山”都祭祀一位“山神”(或“大帝”、“神君”)。 ”等)作为掌管山峰的最高神。这些山上的自然风光逐渐被开发出来供香客游览。五岳也因此成为中国一处集自然山水之美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唐宋以前,五山多为佛教、道教文化景观。佛道两教并重,寺观并存。宋代以后,佛教和道教凭借各自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相互竞争。到了明清时期,南岳、北岳、中岳仍保持着佛道并重的局面,而东岳、西岳则以道教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
五圣山是古代山神的崇拜、五行观念、帝王猎祀禅宗的产物。后来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北岳衡山(2016.1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
中岳嵩山(海拔1491.7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
东岳泰山名副其实,五山之首。中国历代有72位皇帝曾登临泰山祭祀。东有泰山雄伟,西有华山险峻,北有恒山幽静,中有嵩山险峻,南有衡山秀美,早已名扬四海。世界。人们常说,五山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南岳如飞”之说。
2.与华山相关的历史文化答:华山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是中国五大名山之一。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距西安市以东120公里。南濒秦岭,北眺黄尾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险山”之称。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中华民族最早形成并生活于“华山之周”,其地名华。后来,人们所到之处,便传遍九州,华之名也开始流传。中国的“华”,源于华山。因此,华山被誉为“中华之根”。
华山是是道教主流全真教的圣地,也是中国人民广泛崇拜的神灵,即西岳华山王神。截至2013年,华山有半悬洞72个,道教宫观2处。寺庙0余处,其中玉泉院、独龙寺、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1982年,华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40佳旅游景区之一; 1999年,华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管理。
华山也是中国九大观日胜地之一。华山的太阳观赏点位于华山东峰(又称朝阳峰),最佳位置是面向阳台。华山还是道教胜地,被誉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同、何元熙等著名道教大师。
3.华山的历史背景据《帝王世纪》记载,少典娶焦氏之女为妾,游历华阳,因神龙头而怀孕。生下炎帝。相传少典是熊氏族长。古书记载,在今河南新郑有一处熊遗址,是古代熊国的故乡。那么华阳在哪里呢?通常意义上的“华阳”是指华山之阳。 《尚书·愚公》中有记载g”即“华阳黑水仅凉州”,指的范围更大。这里所说的“华阳”泛指新郑以北的郭店镇。春秋战国时期,华阳是地名。今有华阳故城、华阳阁,又名华阳村(zhài),《晋书》记载嵇康黄昏时在此留宿,得“广陵散”。
< p>西周时期,这里有一个华国,定都华阳,与东郭、郝国毗邻。华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夹在郭和、夏国之间。据《国语征舆》记载,西周年间,郑桓公见周朝即将灭亡,便请太史伯为郑国寻找一席之地。太史伯曰:“吉水、洛水、合水、营树之间一带。我是最好的。在那个地区,郭和郝是最大的。只要攻克了这两座城池,那么燕、回、布、旦、夷、卯、黎、华就是你的土地了。”尽管华国在这十座城池中微不足道,甚至可能不被人记住,但太史伯还是强调道:后一句:“若前有河,后有河,右有洛,左有河……可不那么坚固。”意思是说,如果郑国安定了,国在此,则前有华邑,后有黄河,右有洛水,左有济水,则国家安定。紧邻“险”郝国(新密一带),战略地位相同,与黄河天险为前后屏障,成为稳定郑国的重要因素。
甲骨文离子“花”形似一幅“火树银花”的图画。 《说文解字》云:“华,谓荣耀”。树开花,“花”“”为“华”,引申出华丽、精华、精英、风采等崇高含义。华夏族群的起源可能与传说中的“华胥族”有关。 《列子·黄帝》记载,黄帝光天化日之下做了一个梦,来到了华胥极乐国。这里没有战争,没有掠夺,没有纷争,没有恩怨。华胥族人与世无争,过着富足的生活,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黄帝从梦中醒来后,按照华胥国的标准治理国家,天下得以实现大治。传说华胥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女性首领,也是伏羲、女娲的母亲。她足智多谋、勇敢无畏,带领部落度过了各种自然灾害。她带头创建先进文化农、渔、猎等多种业态,使得华胥部落得以不断发展壮大。顾始的《中华源流》认为,“华胥”就是“华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当然,关于《华夏》中“中国”和“华”的由来,目前还存在争议,这里就不讨论了。在古代社会,不可能只有“华胥氏”这一部落民族,但在众多的部落民族中,“华胥氏”却能脱颖而出,成为后世中华民族的专属代言人,由此可见,华胥一族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可能是当时社会上一个高智商的人,或者具有某种影响整个社会进程、甚至改变一个时代的创造力。因此,这个部落被后人神话,而“华”字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词。
华氏甲骨文
郑桓公灭郭和等十国鄂罗、吉地区。基本上有两个起源。一是姬姓国家;比如文王的弟弟东郭;二是祖先子孙的国家,如鲁仲之后的奚国。武王灭商后,出于政治需要,以纪念先贤之功的名义分封诸侯,积极追寻先贤遗志,建立国家,不断祭祀,安抚天下。华氏出自华胥氏,西周华国极有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武王追封的。由于国力太弱,华国在整个西周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历史。直到西周年间,它才出现在郑桓公的东征略中,并有幸被史家记载。华国灭亡f 东周和西周时期。正如它在西周时期默默无闻地存在一样,它的消失也显得无声无息。
战国初期,郑国被另一个新兴国家韩国吞并。中华国的故乡成为韩国北部的军事重镇华阳邑。华阳在战国时期就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频繁出现在史书中。华阳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常被作为主战场。 《史记·白起列传》记载:秦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伐华阳”。公元前273年,赵、魏联军共同进攻韩国,到达华阳。韩向秦求救,秦将白起率军在此与赵、魏联军激战,史称“华阳之战”。之后华国时,有华姓,是现在华姓的一个分支。
4.华山旅游文化历史背景介绍《大秦岭》打破了多项国内纪录片纪录,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
首先,这是中国第一次用一年的时间拍摄一部有关秦岭的纪录片。而且担任总导演的康建宁曾执导过著名纪录片《大国崛起》《复兴之路》,在把握重大题材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此外,《大秦岭》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汲取中华文明的感悟,让中国透过历史的进程看一座山脉。 《大秦岭》也是首次将唐诗作为纪录片的主题曲。参与词曲创作的人数及时间长度我投入的拍摄在国内同类题材的拍摄中也并不多见。国内一流的制作团队也是《大秦岭》制作的一大亮点。剧组其他30余名工作人员,也是曾负责制作《舞动陕西》、《望长安》等大型故事片的主创人员。此次,《大秦岭》摄制组还专门派出采访团队,奔赴全国各地,采访水利、动植物、气候、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
< 102名专家学者参与八集纪录片的拍摄和采访,这在国内同类题材中并不多见。摄制组前往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地,与国内多位顶尖专家进行交谈。最终整理的采访记录长达100万字,工作量巨大 5. H华山旅游文化及历史背景资料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山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部,海拔2200米,地处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依秦岭,北眺黄河。远看如花,故名。又因西临少华山,故名太华山。
“华山自古有路”,自北向南,贯穿北峰、中峰、东峰、南峰、西峰,全长20多公里。沿途必经千池庄、白池峡、老君里沟、上天梯、苍龙岭等险关,让您领略华山的险要。此外,还有危险信号山上有常人闻所未闻的东西,比如天上的栈道、飞翔的风筝。若亲临其境,必为奇峰绝壁、险径险石、鬼斧神工所惊叹。被誉为“天下第一险山”:华山由完整巨大的花岗岩体组成,其历史演变可追溯到27亿年:《山海经》记载:“太华山山分四向,高五千尺,宽十里,有主峰三座:南峰“落岩”为太华之巅,海拔2160.5米,另有“朝阳”峰。东峰上有“莲花”,西峰上有“莲花”,三峰并肩而立,“白云飞舞,倒映黄河”,被誉为“天外三峰”。云台与玉女两峰相得益彰呃在侧面,前面排列着三十六座小山峰。虎坐龙盘,气氛凝重。学者称之为西京王气之源。
山上奇峰、怪石、云海、歌泉、瀑布、古迹星罗棋布。有空中架设的长空栈道、三边空中翻飞的风筝、悬崖峭壁等210多个著名旅游景点。千池楼、白池峡、老君沟、上天梯、苍龙岭等都是依崖凿凿而成。 “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由于山上气候多变,形成的“云华山”、“雨花山”、“迷雾山”、“雪华山”,给人以旅游仙境之美。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的研究y、“中国”、“华夏”均因华山而得名。早在《尚书》中就有华山的记载。 《史记》还记载,黄帝、尧、舜都曾游览华山。秦始皇汉武帝、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数十位皇帝也曾到华山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从汉代的杨褒、杨震,到明清的冯从武、顾炎武,不少文人都曾隐居华山山谷,开学授徒,一时盛行。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素有“天上四洞”之称。山上有半悬洞72个,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从周末开始,道士们就一直在玉佛寺传教。恩泰寺。金元时期,华山已成为全真教的发祥地。历代道士中尤以陈抟、郝大同、何元熙等著名。秦汉以来,有关道教和华山的神话传说广为流传,现存文章200多篇。其中“巨灵劈山”、“劈山救母”、“吹笛引凤”等影响深远。隋唐以来,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诗人墨客写下了关于华山的诗词、碑刻、游记1200余首,岩刻多达千余处。世纪之交的华山正以其独特的风光、崭新的姿态、强化的安全防护措施、极其险峻的华山,成为中外游客的畅通之路!
华山有五五峰: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五云(北峰)、玉女(中峰)。因东南、西侧悬崖峭壁,唯有竹峰顶向北倾斜,开辟了登华山的道路,故有“自古华山唯一路”之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