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山观音

佛山南海观音高61.9米,宽36米。西樵山南海观音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大仙峰山顶,海拔290米。观音坐像高61.9米,意味着观音于6月19日成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铜观音铜像。观音坐于直径36米、高14.9米的莲花座上,上下两层共有66片精美莲瓣。

2.佛山观音寺

大佛山观音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国公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940年被毁,经省政府批准重建。 1998年7月宗教局批复。大佛山观音寺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大佛山观音寺佛山观音寺大雄宝殿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佛教圣地。大佛山观音寺是按照岭南古代寺庙的建筑风格建造的。规划占地约250亩,主要种植松科植物。树木茂盛,空气清新,交通便利。

3.佛山观音山在哪里

行车路线:全长约13.3公里

起点:西樵镇

1.从起点出发向东南行驶280米,向前右转进入潮新路

2。沿潮新路行驶210米,左转进入江浦西路

3。沿江浦西路行驶720米,稍等片刻。右转进入金湖路

4.沿金湖路行驶730米,直行进入金湖大道

5。沿金湖大道行驶2.1公里,左转进入S363

6。沿S363行驶160米,往浣沙方向行驶n大道/西樵山(南门)/国艺影视城/南海博物馆,后右转进入环山大道

7.沿环山大道行驶3.8公里,左转进入杉杉大道

8。沿杉杉大道行驶420米右转

9。行驶470米,左转

10。行驶100米,向右前方转弯

11.行驶160米,左转

12。行驶340米,左转至后方

13。行驶280米,在您面前右转

14。行驶 120 米,在您面前右转

15。行驶1.3公里,在您面前右转

16。行驶100米,左转

17.行驶100米,右转

18。行驶130米,左转

19.行驶100米,左转

20.行驶40米,右转

21。行驶190米,左转

22。行驶610米,左转

23。行驶70米,右转

24.行驶110米,左转

25。向前行驶590米,右转

26。行驶40米到达终点(路右侧)

终点:西樵山-南海观音

4.佛山观音寺

西樵山观音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山风景区。

西樵山南海观音文化园位于南海市西樵山大仙峰山顶。由南海观音主体、圣慧坊、圣墟、福寿莲池、环海景清组成。大仙峰海拔292.47米,面积15万平方米。是西樵七十二峰之一。左右为双马峰、马鞍峰,背靠西樵最高峰大仙峰。俯视大仙峰,完全符合“青龙在上”的最佳吉祥点走势。左蜿蜒,右驯白虎,背玄武弓,前红雀舞”。

观音像高度61.9米,法像为坐姿,头戴宝珠天冠,颈上有圆灯,弯眉红唇,双目如星,微弯,身着天衣,悬垂。项链、项链、裙子,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慈眉慈目,广见众生,表现出祥和端庄的样子,以及救苦救难的慈悲佛法。观世音菩萨莲花座高36米直径为66片,上下两层镶嵌莲花花瓣,宝座内有五层大殿,蔚为壮观,陈列着众多观音文化艺术品和功德林,莲花座四面环水。并有四桥相连,象征四方净土、八方贤水、四方佛道境界。

5.佛山观音寺在哪里?

西山寺位于石岐西山。始建于明代。原为村圣毛可桢读书的地方。后改为寺庙。曾多次增建、修缮。 。寺院坐北朝南,两进,硬山屋顶,挑梁木构架,面积690平方米。正面两侧有侧房,天井两侧雨廊卷顶,后面两侧有配殿。寺额横匾上书“仁寿禅林”,左右联书“红棉老荫,福地重光”,上联书“夏夏”。殿前有石雕半月池,由三块花岗石支撑,殿壁镶嵌石碑。刻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

西山寺,摄于1997年

寺外山门镶嵌石楹联、石横匾石楹上写着“山虽小,秀无云出,台高有树,巍峨向天”,上刻“咸丰人子秋月”,下刻“咸丰人子秋月”。碑文是“黎人曾看颜书”。石亨匾额上书“留眠古道”,上刻“中华民国十七年”,下刻“茅烟鲁书”。相传宋代时,西山寺周围种植了六棵木棉树。然而,它们却枯萎了明代僧侣重新种植。因此,树下的绕山小路被称为“六棉古道”。 1990年,西山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寺外门,拍摄于1997年

白衣庵

白衣庵又名白衣古寺、紫竹禅林,位于北区志阳查湖山顶(今门安前大街),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历经多次修缮,规模不断扩大。有“白衣古寺”石牌坊、“禅关”石牌坊、山门、西村庵、十五殿、庭院、大雄宝殿(紫竹禅林)、祠堂、祈园等建筑。

1958年,白衣庵被石奇陶瓷厂租用,山门、庭院、庵堂、祈园等被拆除并建成作坊、仓库、食堂、宿舍等。目前白衣庵仅保存完好的是正殿,面积383平方米,两进三间,配殿一座。建筑为硬山式屋顶,提梁斗混梁结构,墙壁饰有灰雕,具有明清建筑特色。 1990年,白衣庵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衣古寺(部分),2012年10月22日拍摄

大环华佗寺

大环华佗寺位于火炬开发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993年重建。寺庙坐北朝西南,面积约93平方米。寺院为混木结构,有通道、有梁柱,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木雕《鸟儿归巢》sc

大环华佗寺

大环华佗寺是清末中山寺建筑的典型,硬顶,灰塑脊,素胎瓦。 ,青砖墙,正面花岗岩门框,门前石阶。正门上方檐壁和屋顶女儿墙饰有吉祥动物、花鸟灰雕。正门两侧外墙上有侧门,有篆书灰雕。对联:左门横额为“洞天”,对联为“花林云无尽,半谷松涛月声”;右门横幅为“福地”,对联为“风清月白,水绕山”。 “壮观的景色”。 1990年,大环华佗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灰白寺大环华佗寺的瑞兽花鸟雕刻

罗三美寺

罗三美寺又名罗仙姑寺,位于三乡永莫村小镇,罗三妹山顶。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居住在美国檀香山的当地华侨和当地人为纪念他们的孝女罗三妹而建。寺庙为硬顶,有斗式梁。寺柱上刻有对联“金花声惊,迹神奇,环视沸泉”。 。寺内有石刻《孝女罗仙姑庙迁址碑记》,记载了罗三妹的事迹和建庙始末。

罗三妹寺

罗三妹传说 她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孩。她年幼时就失去了父亲她的家庭很穷。她的母亲多年来一直患病,卧床不起。罗三妹不辞辛劳地伺候着她。罗三妹14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罗三妹伤心极了。觉十多天没有吃过一粒米,悲痛而死。村民们感受到了他的孝心,于是想到了这座山,想到了这座寺庙。

涌头武帝殿

涌头武帝殿位于沙溪镇涌头村,是中国第一座武帝殿。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1912年重修。武帝殿建筑坐北朝西南,面积386平方米,硬山式屋顶,木结构。框架有凸起的横梁和两个入口。布局为三间,左侧有长廊,天井两侧有廊,木棚架上有花鸟雕塑。中间有一座重檐四角亭。寺庙前厅d上刻有楷书“武帝殿”四字,门联上刻有楷书“尊名传后汉,神武征西乡”。原屋檐保存精美。廊壁镶嵌清同治八年(1869年)石刻一处,民国元年(1912年)石刻两处。

狮子庙

狮子庙,又名匡庐古庙,位于南朗镇大车村提峰山坡上,依山而建,建于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寺院呈东北向西南走向,规模不大,深仅2.2米,宽0.9米,初建时用花岗岩建造,后改为砖瓦结构。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寺前建平顶亭及护栏。寺前第一副石楹是“仙福国府,名士感动古佛心”;背联为“洞中云卧云中,清心;阁凝雾气,篆书令心香”。第二副石楹为“入山图画初晓,环境提示诗三日”;殿额横匾上书有官题。 “匡庐古寺”;寺门上的对联是“弥室泥山,尧、天、舜藏其处”

康真君庙

康真君庙位于南区北台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寺院坐北朝西南,坐北两座。进深,面积220平方米。该建筑有坚硬的山形屋顶。 ,带有凸起横梁的木梁框架。原天井内有香亭一座,现已毁坏。寺右侧有华佗配殿,正殿与配殿之间有青云巷。殿额横匾刻有“康真君殿”,侧面刻有左右对联。版画“功德成于金阙北,果满玉于清台”,为清代彭秉刚(书画家于居安的岳父)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