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朔州市景点

山西是我国古建筑之乡。山西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古建筑名列全国第一。山西有地上文物和地下文物。文物体现了陕西的声誉。

(1)“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以南约70公里处。建于应县佛宫寺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在一座高4米的二层石台上。顾名思义,木塔确实是完全用木头建造的。木塔高67.13米,底层直径30米,平面八角,五层六檐。看起来有五层,但塔内隐藏着四层,实际上是九层。塔的各层均采用斜撑、梁、短柱等中国传统建筑工法,使整个塔成为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据测量,建造该塔使用了3500多立方米木材,重约3000吨。

木塔自建成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长期经受着风雨的侵蚀,也曾遭受过军阀的轰炸和多次强烈的地震。虽然稍微倾斜,但依然挺拔。实践证明,它是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功能设计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二)《万荣飞云图》wer”:万荣东岳庙位于山西省万荣街店镇东南角。

万荣东岳庙的创建年代不详,唐代贞观年间已有,建于元二十八年(1291年)至大德元年(1297年)。

“万荣有一座飞云楼,半壁插云中。”这句话你一定听说过,确实,飞云楼是万荣东岳庙景区古建筑最杰出的代表,也是整个万荣县极具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建筑,其建筑高度为23.19米。与应县木塔相得益彰,被誉为山西“南塔北塔”。

飞云塔的建筑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纯木结构。不论大小的接缝,都是用榫头布满的和没有一颗铁钉的铆钉。第二个特点是其底层呈方形,阔进深各五间。南北直接相连,木柱较多。中间有四根通天的柱子,直通屋顶。周围有32根木柱巧妙地连接成棋盘状,共同支撑着建筑。建筑底部可以清晰地看到巴别柱,单体高度15.49米。第三个特点是它有三层和五层:第二层和第三层各有一个亭子,都有栏杆保护,并由两根扁柱分成三个房间,屋顶建在上面,山墙向前,下部由散布材料支撑。结构巧妙。第四个特色是三层四滴水,山顶有十字架,共有345组斗拱。整个建筑。精致的外观形成了建筑极其丰富的轮廓,造型变化多样,如云团簇拥、花团锦簇、飞檐飞角等。上翘的造型给人以飞翔在天上的感觉,又因层叠的斗拱形似云带,故名飞云塔。

飞云楼因巧夺天工,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奇观。因此,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飞云楼是创始人鲁班所建的传说。事实上,这正是万荣人今天所使用的。正是飞云塔引以自豪的美好愿望,用来形容飞云塔建筑的精美程度。

(3)“药神塔” 时代:清代 地址:介休市顺城官正街东,是原琐罗亚斯德教寺庙的组成部分。该建筑因寺而得名,为门楼和乐楼。凉亭式B建筑与街道建筑相连。该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被毁,万历年间重建为三结一寺。结义寺重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乾隆五十年(1786年),琐罗亚斯德教神塔建成。

琐罗亚斯德教塔位于寺庙前面。装饰街道中央的既是山门,又是十字楼。平面呈“凸”字形,凸出部分为街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南各有通道。高两层,中间平座,顶部重檐。建筑较宽的部分,下层为山门,上层为乐楼。下山立面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它被走廊包围并有一个开放的空间。山门腰部的平座与街楼上的平座相连。上层铺砌成音乐塔,供奉神庙中的神灵和表演者。乐楼位于山门庭院的上部。楼两侧有八字影壁。建筑上部重檐平腰平座,有钩栏。它实际上有四层。建筑物内的四根柱子直接支撑上梁架。山门剧场上下叠放。建筑屋顶呈十字形,上覆琉璃脊瓦。

(四)“万荣后土庙,俗称后土庙”: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城西南40公里处的黄河东岸。汉武帝时,寺院位于汾阴。根据铭文s,这个地方曾经属于历史上著名的“分印绥地”。自汉武帝时期起,分印后土庙就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土地神的胜地,为百姓祈福教化。分隐寺始建于汉文帝元七年(公元前163年),后土寺始建于元授二年(公元前126年)武帝。此后,东汉、唐、宋各朝代多次修建该寺。到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该寺规模宏大,礼拜力量极为兴盛。后来,多次遭受黄河洪水,后土庙被淹没。清同治九年(1874年)在现址重建。现存建筑大多建于清末,但山门仍为元代所建。秋风塔是明代遗物,上面有汉武帝《秋风词》的元代碑刻。寺址坐北朝南,总体规划呈南北长的长方形,面积约17600平方米。沿中轴线有山门,有戏台、献殿、香阁、圣母殿、秋风楼。献殿两侧为东西五虎殿,圣母殿东侧为碑亭。山门以三开间断山顶为主,两侧山门与山门融为一体。后檐廊辟为圣乐楼。寺内有戏台两座,与山门内的倒戏台相连。飞机的形状是of“pin”,所以俗称“pin”阶段。

秋风楼为最后一座,建在高台上,共三层,高33米多,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顶部呈十字形。楼内有12根金柱,直通屋顶。秋风塔雄伟典雅,高大秀丽。是中国楼阁建筑的杰作。因存有元、汉武帝的《秋风辞》碑而闻名。后土寺内藏有铁钟、铁罐、石香炉、鼓石,还有宋代《萧壁碑》、金质《寺貌碑》、元代《秋风词》等珍贵文物。碑。

1996年11月,万荣后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你去过山西吗?很多人只知道乔家平遥古城的庭院和五台山。很多人不知道这四大名楼。

2.朔州旅游景点

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恒山、壶口瀑布

3.朔州风景区

金沙植物园、朔州印象、桑干河水 天下第一是位于朔州市应县的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时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式建筑。

第二个是朔城区东大街的崇福寺。是一座规模宏大、宫殿楼阁数量众多的古刹。还有更值得一去的怀仁金沙滩风景区。景区以森林为体,古战场为魂,集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一个弘扬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杨家

4.朔州十大旅游景点

2022年山西旅游卡包含山西11个地级市的101个景区。临汾市景点最多,有18个景点,其次是晋城市有17个景点,运城市有13个景点,太原市有12个景点,长治市有10个景点,晋中市有8个景点,忻州市有6个景点,吕梁市和大同市各有5个景点,朔州市有4个景点。其中阳泉市的景点数量最少,仅有三个景点。持这张卡到达这些景区,就可以通过专门的游客通道进入景区,刷脸即可,非常方便。 ,

1。临汾市是山西旅游卡签约景点数量最多的城市,占到18个。其中,光之传奇影院有限额入场次数(限3次),其余17个景区不允许游览次数限制;值得一去的景点有丁村、广圣寺、金国城、尧故居、尧帝陵等,其中白石红军八路军纪念馆里的红色景点值得回忆历史和学习。 2、晋城市山西旅游名片景点数量位居第二。其中,金城大地国际影城和《重回相府》有演出场次限制(一年限制3次),健身中心限制6次,其余景区不限次数;

值得一提的是,《重返相府》有3次观看机会。值得拥有。推荐景点:皇城相府、王莽岭、国舆古城等景点c 个地点均已被参观过。

3.运城景点数量排名第三。 13个景点中,九洲东兴电影院限三趟,其他景点不限次数。东岳庙、傅作义故居、永乐宫、孤峰山等。

4.山西旅游卡中有太原市12个免费景点,包括长风演艺、飞越极限、北环儿童音乐城、青少年宫演艺中心、西山汇文艺俱乐部、铜锣湾国际电影节等。城都三度限制入园。

5.长治市内有十个景点可以凭山西旅游卡游览。其中泸州剧场有次数限制,有效期内报名次数限制为3次。其他景点不准参观。限制,具体景点名单如下: 大哈ng山大峡谷、欢乐太行谷、王鸡山等

6.晋中市有8个景点,持山西旅游卡可免费游览。这八个景点中,参观次数不限

7。忻州市禹王洞风景区、忻州亚新影院、阎锡山故居、雁门关、老牛湾、芦芽山等6个景区旗下拥有山西旅游卡免费游览,其中雁门关、亚新影城仅限门票3次。

8.吕梁和大同都有5个山西旅游名片景点。其中,吕梁的新视野电影院有3次限制;大同市的景点中,只有湿地公园没有限制。其余4个景点限3次。

9.朔州市4个:百福巨幕影院、右玉生态旅游区、崇福寺风景区、金沙滩生态旅游区e.其中,百福巨幕影院有3个入园次数限制,其他3个景点则不限制参观次数;

10.阳泉市娘子关风景区、藏山旅游风景区、阳泉西城电影院三个景区的山西旅游卡持有者 在免费景区中,西城电影院有三处入场限制。

5.山西省朔州市风景区

临汾尧庙、化门、洪洞大槐树、霍州七里峪、灵石王家大院、洪崖大峡谷、石膏山风景区、介休绵山旅游风景区、七贤乔家大院、平遥古城、榆次常家庄园、榆次古城、太原晋祠、煤炭博物馆、汾河风景区、泰山、晋阳湖、忻州古城、山西凤凰山生态植物园五台山、芦芽山、应县木塔。

6.兰金山西省朔州市景点g

1.崇福寺。位于朔州市朔城区老城区东街北侧,是一座规模宏大、宫殿楼阁数量众多的古刹。

2.释迦牟尼佛塔。又称应县木塔,位于朔州市应县县城西北的福宫寺内。始建于辽宁清宁二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AAAA级景区。

3.杀掉虎口。位于朔州市右玉县山西、内蒙古两省交界处,自古就是南北重要通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4.马邑汉墓。分布于朔州市朔城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朔城区现址属秦汉马邑城。它位于雁门关外,是中原通往塞外漠北草原的必经之路。

5.李林烈士纪念园。延平楼西侧有一座纪念花园,周围翠柏翠绿,鲜花盛开。它建于1990年春。

6.光武古城。位于朔州市山阴县张家庄老光武村,是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7.朔州市朔城区景点

;行驶路线:总长约68.5公里;起点:芦芽山旅游风景区;

1.从起点向东南出发,沿新乌线行驶100米,左转进入宁白线;

2.沿宁白线行驶27.4公里,进入宁白线;

3.沿宁白线行驶白线180米。在第二d出口直走进入脑乌线;

4.沿脑乌线行驶2.9公里,稍左转进入脑乌线;

5.沿国五线行驶10.9公里右转;

6.行驶270米左转进入大新线;

7.沿大新线行驶20.8公里,直行进入大新线;

8.沿大新线行驶460米,在第二个出口左转进入张辽南路;

9.沿张辽南路行驶4.0公里,右转进入山阳街;

10.朔州市内行车计划; 1)沿山阳街行驶1.4公里; 2)行驶50米,右转; 3)行驶30米至终点(道路左侧);终点:朔城区政府

8.山西省朔州市旅游景点

朔州旅游景点:

崇福寺、雁门关、应县木塔、知鱼旧石器时代遗址、马邑汉墓、光武古城、杀虎口、神头海

崇福寺

崇福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朔县东街北侧。始建于唐临德二年(665年),奉湖北公尉迟景德圣旨修建。

崇福寺的主殿是阿弥陀堂。始建于金僖宗三年(1143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价值极高。殿面阔七间,面阔40.96米,进深四间八椽,22.31米。该寺为单檐歇山式,总高约21米。寺庙位于一座高台上,高2.4米。台前有宽敞的平台,使宫殿高大雄伟,富丽堂皇。殿前屋檐下,上面悬挂着“阿弥陀堂”竖匾,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原物。阿弥陀堂内的佛像分布在横跨四个房间的大佛坛上。主像结跏趺坐,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在佛教中被称为“西方三圣”。主像两侧有四尊菩萨像,身体微弯。戏台前,两尊金刚像立于两角,威严有力,双目圆睁。看来他们是在履行各自的护法职责。

遵守。这些色彩缤纷的雕塑是在建造寺庙时创作的。明代虽有重修,但造型、体态、服饰、面容并无太大变化。至今仍是佛像中的瑰宝我国晋朝。

雁门关

雁门关山脊上的长城,东起平型关、紫荆关、道马关,蜿蜒至幽岩,与浩瀚大海相连;西至宣岗口、宁武关、偏头关,入黄河。东西各有两座门,均用巨砖砌成。

大雁穿云而过,气势磅礴。门额上分别刻有“天险”、“地利”两块匾额。 。东西门曾建有城楼,巍峨凌空,内有杨家将塑像。东门外立李牧祠碑。不幸的是,当日本侵略中国时,双塔和李牧庙一起被烧毁

Den。

应县木塔

应县佛宫寺释迦牟尼塔位于山西应县市西北部的佛宫寺内。罗文斯。俗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位于寺庙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雄宝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该塔建在四米高的平台上。塔高67.31米,底座直径30.27米,平面八角形。首层立面为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有五层六檐。每层之间都有深色地板,实际上有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回廊,塔身呈六层重檐外观。应县木塔每层均由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侧有24根柱子,内侧有8根柱子。木柱之间采用许多斜撑、横梁、横梁和短柱,形成不同的结构。 /p>

同向复合梁式木框架。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唯一的木阁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武古城

光武军事城堡位于山西大同市山阴县城南雁门关长城脚下。是雁门关内外的咽喉要道,故素有“北门钥匙”之名(此名与北京八达岭长城同名)。光武有古城堡两座。旧址位于勾竹西行,始建于西汉,清雍正年间重修。新堡位于构筑东兴,建于明初,名光武。婺城最初是军队的居住地,后来成为平民的居住地。两座城堡守卫着东西入口,情况十分危险。

光武城的前身是战国时期修建的“勾渚堡”。隋代光武改称雁门县。宋辽对峙时,宋占领雁门关,辽占领光武城。清朝时,光武属代县,民国时期,日伪时期属山阴县管辖。

沙湖关

沙湖关古称沉河口,唐代称白浪关,宋代称牙郎关。明朝为抵御蒙古瓦氏南侵,多次从此口派兵出战,故名“杀虎口”。自明代隆庆五年蒙汉“互通”以来,冲突转为友谊,沙湖堡、德胜堡、新平堡(天镇)马市也有繁荣。解放后,为缓和民族矛盾,更名为“杀虎口”。

杀戮关位于右玉县城西北35公里处,是外长城上的重要天然关隘。东依堂子山,西接大宝山,北接雷公山、庙头山,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犹如一面围住虎口的半圆形城墙。东西两侧山势陡峭,悬崖峭壁,苍头河从南向北贯穿其中,形成宽200余米、长3000米的天然山口。

【最佳旅行时间】:朔州市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年平均气温只有6.8度。大同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是避暑的好地方。这里最显着的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大t。早晚最好多带一层衣服以抵御寒冷。

最佳旅游时间:每年春季和夏季是最佳旅游时间。

【美食】:朔州特产丰富。最有名的是应县紫蒜,是全国著名特产之一。小市口是最有名的。其特点是:体大、皮薄。紫而皮薄,肉质细嫩紧实,味道麻辣鲜美,久置不变色、不变味。还有大葱,主产于卞山区南部。其中王家窑村的大葱享誉全省。其特点是:白色、粗而长、核不分枝、味甜辣,可切成四、六瓣。此外,还有燕麦、黄芪等。

朔州特产

朔州黄酒

初元iod:西汉时期。

原料:黄米、酒、曲。

工艺:以朔州黄酒为酒基,以当地白酒为原料,加入曲进行糖化,然后压榨、过滤、去渣。

特点:入口甜润、口感醇厚、酒精度低。

功效: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滋补活血的功效,特别适合女性和老年人食用。

沙棘汁

以平陆、右玉的沙棘汁最为有名。已与知名品牌汇源果汁合作批量生产。

【旅游介绍】:

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是一座新兴的能源工业城市。位于大同盆地南缘,西北毗邻内蒙古高原。位于ju是我国东西部经济区的共同作用,是山西通往内蒙古高原的必经之路。全市总面积10639平方公里,总人口127万。

据朔州市“知峪遗址”考证,早在28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战国时属赵国,汉代时,马邑县划归雁门县管辖。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汉王信王迁都于此,十一年复置郡。北周时期,设朔州总管府。明清时期,朔州属大同府。民国元年(1912年)置朔州县,属雁门道。 1949年属察哈尔省,划归山西雁北专区1952年设省。1989年1月1日设立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