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春节叫什么名字?
春节是壮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除夕夜吃完丰盛的晚餐后,人们聚集在火坑周围等待新年的到来,以求让新年保持生机。到了时间,人们立即烧香、点燃蜡烛,并在祭坛上献上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放鞭炮。在许多地方,壮族妇女立即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水、河边打“新水”,以求吉祥。人们提着灯笼,涌向寺庙烧香烧纸。
中文名称
壮族春节
英文名称
壮族节
又称
>壮族新年、盛年
节日时间
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
节日类型
节日类型
p>
传统节日
热门地区
壮族聚集地
O节日由来
受汉族春节影响
节日活动
放鞭炮、祭灶神、打新水、迎新春牛歌、争鸭头等。
节日食品
猪肉、全鸡、粽子、汤圆、米酒
p>节日的意义
新年伊始,祈福
定时
宋代
壮族人的年富力强,就是过年。时间比汉族早一个月。过去,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家家户户都要杀猪杀羊,一起祭祖,并与村里的社区一起祭拜,迎接新的一年。过去,八月的团结日也被作为迎接新年的节日来庆祝。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滕州风俗不知年,却以八月(即十月左右)的酉日为蜡,恭贺长辈、晚辈为年。壮族人民通过八月收割水稻来庆祝新年。因为它与汉族的春节不同,被说成是庸俗愚昧的年。
节日形式
壮族的春节庆祝活动虽然受到汉族春节的影响,但活动形式和内容却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宋代以前,各地壮族的节日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周期来确定的。明代以来,大部分地区逐渐采用农历节日。壮族迎接新年的活动与汉族大致相同。正月初一到十五,正月十五,各家各户吃妈妈粽子(特大号粽子)ings)供奉祖先神,然后结束新年,这意味着聚集在一起过新年。终止。有的地区把过年延长到正月末,以采集白头翁或艾草和糯米制作糯米糕(俗称艾糕)的小祭祀作为新年的结束。庆祝活动。在一些地区,节日被推迟到二月的第二天。因此,通常用整个正月来庆祝新年,称为“过正月”、“吃正月”。壮语“Cieng”(正月的缩写)是春节的同义词。
春节从正月初一清晨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中,初一至初五最为繁忙。从大年初二开始亲戚们开始互相交流拜年,带礼物,主要是粽子、年糕、猪肉等物品,连续好几天。主人家只取客人带来的一半礼物,保留一半或用自己的新年礼物代替,让它带回来。大年初五以后,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访逐渐减少,各家各户开始筹划一年的农事准备工作。元宵节,家家户户杀鸡备肉,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春节即将结束。
庄家的拜年不仅是一份情意,更是一份真诚的祝福。除夕之夜,亲朋好友、邻居都对遇见的每个人说“新年好”、“恭喜发财”。大年初二,我女儿r和女婿带着孩子回娘家拜年。爷爷奶奶看到孙子亲吻他们、拥抱他们,高兴极了。
除了与3月3日相同的春节传统娱乐活动外,舞狮、舞鸡、舞春牛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狮队敲锣打鼓,搭起高台。狮子盘旋而上,在十几张八仙桌搭建的高台上自由行走,引来阵阵掌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