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州洞头旅游景区

个人觉得洞头比较好玩。

洞头风景区位于温州瓯江口外。它由103个岛屿和259个珊瑚礁组成。素有“百岛县”、“东海明珠”之称。景色迷离,既有山,也有海。这里人文荟萃,气候宜人,富有“奇岛、美礁、佳滩、优生态、鲜鱼、美桥、纯风情”等特色。

洞头有七大景区,400多个景点。一千五百年的望海楼,占据吴越三千里,被誉为东南第一楼。贝壳舞、水母舞、鱼灯舞等海洋民俗特色突出。 “八桥连九岛”诗意如画。妈祖文化自古传承到了现代。在这片辽阔的蓝色土地上,至今还残留着九木丘遗址和海上瓷器。路、烟墩烽火台、郑成功校场、雷音书院等古迹。

2.温州洞头旅游图片

理由一:温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温州必须跨江、临海、向东拓展。洞头位于瓯江口外。是温州凸显沿海优势的重要区域。它是温州“东扩”的对接点,是温州沿海发展战略的关键和希望。将洞头纳入温州中心城区,不仅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也将弥补温州功能缺陷,实现温州长远城市发展战略。

理由二:温州参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海西区发展迅速。洞头有浙江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距基隆港仅148海里,比厦门到高雄的航程还短。是中国大陆与台湾直航的重要口岸之一。台湾良好的区位条件对于温州、浙江参与海西一体化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温州市委市政府“对接海西行动”的大部分战略工作都需要洞头作为桥头堡。打破市区与洞头的行政区划,改变温州都市区的格局和功能,推动洞头由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将有利于温州发挥北部地区增长极的作用。海西区.

原因三: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要求。州议会2011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温州港和温州都市圈经济圈是浙江海洋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点。瓯江口区集中了温州最好的港口资源,拥有43公里长的深水岸线,其中28公里可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小门岛与状元澳港区边境水深超过15米,具备建设10万吨级至3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的条件。洞头县撤区,有利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落实《温州市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

理由四:企业的实际需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省政府批复《温州市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包括除鲁西镇外的整个洞头区和龙湾区,部分纳入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瓯江口新区管委会负责瓯江口产业集群的开发建设。洞头撤县设区后,可实现一图规划、一图建设,更好地处理好区域内项目协调联动开发,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理由五:洞头干部群众的殷切期望。撤县设区、与温州市区划整合,实现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协调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洞头群众与城区群众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洞头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3.温州洞头有哪些旅游景点?

关于洞头地名由来的几种说法

基于以上原因,各方对于“洞头”地名的由来众说纷纭。据我自己调查统计,目前洞头流行的主要有七种。在此,做一下分析。

1、生命说

这是流传最广的一种理论,主要来源于洞头民间故事。

清朝时期,福建渔船经常在洞头地区捕鱼。一次,一艘来自福建惠安的“德利”轮前来索取海域。舵手名叫陈德利。有一天,一位渔夫正在用一个水桶(船上水桶的俗称)打水并清洗船体。木板,桶绳断了,桶掉进了海里。随后被海浪卷走,冲进悬崖上的一个洞里。当渔船绕过岛东北端的一个河口时,观菜岙(今胜利岙)正在海边,意外发现了漂浮在海面上的水桶。一个服务员喊道:“喂,盘豆,盘豆!”众人一看,果然是盘斗,从漆黑的崖洞中流出来。男子拿起水桶,发现水桶上刻着“得力”两个字。原来是之前流进洞里的那一颗!于是渔夫猜测海底一定有一个洞。当时,水桶滚入海洞,通向此口。于是水桶落下的口就叫“洞头”,水桶浮上来的洞就叫东尾(今通桥尾)。

2、生产说

除了民间传说之外,洞头的地名可能来自于生产渔民。闽南方言学者对“洞头”名称还有另一研究。他认为,所谓“洞头”很可能是闽南话“鱼头”的谐音。洞头历来是浙江第二大渔场,鱼种繁多,渔获量丰富,是渔民出海捕鱼的最佳区域。最早从洞头来到岛上的人,大多是讲闽南话的福建渔民。这些人很少在岛上定居,但每年捕鱼季节都会来这里捕鱼。这些渔民将这里作为临时住所。当他们的仓库里装满了鱼虾时,他们就在这里起锚航行,掉头返回家乡。因此,这里又常被称为“驼头”地。久而久之,因谐音而成为“洞头”。因此,洞头也成为渔民出海捕捞鱼虾、捕鱼的象征。满载而归。

3.神话

穿过仙叠岩的层层岩石,在海边的岩石岸上,循着咆哮的水声,低头看到一个洞穴,隐藏在港口深处。相传,我们早年从福建迁徙而来的先民,在海上遇到风浪时,就到此避难。突然,他们走到山洞深处,发现那是东海龙王。龙王命​​使者招待他。离开龙宫后,他将这个避难冒险之地命名为“洞头”以示纪念,并定居于此。

4、方位论

摊头与“洞头”谐音。档口的本义是房屋的大房间,即房屋左上方的顶檐口部分。因为洞头的位置在福建东北部,也就是闽南语中的“摊头”,所以这个地方被称为“地摊头”。领“洞头”谐音。摊头,在洞头民间俚语中,是最高、最重要的地位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顶位”。

5、文学理论

2010年1月15日下午,于光中先生、夫人范沃存、女儿于继善应邀来到洞头。在游览仙迭岩风景区时,我听到了有关洞头地名由来的故事。余光中先生在仙蝶岩小庙上看到了“洞天福地”三个字。面对着浩瀚的、雾蒙蒙的蓝色大海,他眺望着远方。他想了想,脱口而出:“洞头,洞头,洞天福地,从现在开始。”他话音一落,大家纷纷拍手鼓掌。

“洞天福地”一词历史悠久,指的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 “此开头的‘他’”既指此地,又指此时,非常贴切。也将“洞头”二字分开,这就是余光中先生的高明之处。

六、奋进论

洞头自1952年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海上花园建设15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洞头是温州唯一兼具海岛和大陆地理特征的区。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风情魅力,政治清晰,民风淳朴,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温州、浙江一带的一片火热幸福之地,故又被誉为“洞头福地,极品”。

7.爱情论

洞头也是一座浪漫爱情之岛。因为渔民的生活极其艰苦,出海打鱼的都是男人,而能伺候公婆、抚养孩子、料理家务的就只有妻子了。所以,家是出国男人温暖的港湾,是夫妻感情的见证。对爱情的团结和坚持。因此,也有“洞房花烛夜,直至寿终正寝”之说。

4.地名史料研究

4.温州洞头旅游景区开放了吗?

2021年12月,温州洞头旅游景点开放,开放时间都是白天和晚上的,没有时间限制,因为温州洞头的疫情非常稳定,防控效果也很好很好,所以现在已经向公众开放了。很多人都是直接去温州洞头这个景点看的。没问题就继续

5、温州洞头景点

观音山,山峰高耸,山势险峻,四面环山,数座山峰相连,如莲花,覆盖面积约4平方公里。最高点是天等山,视野开阔,蓝天碧海。风景如画的盆地环境幽静,冬暖如春,夏凉如秋。山顶常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时浓时淡,故名“观音驾雾”。

景区主要以观音山为中心,由观音山上、中、下寺三大寺庙、11层白石塔、三星国际灯塔和海滩组成。有两条路通往该地区,一条。是一条从码头直通山顶的路;另一条是同样通向山顶的登山步道。目前,进出岛交通也十分便利,开通了岱山岛、定海、宁波、嵊泗等航线。

该景区的主旨是:以佛教文化为背景,山海景观为衬托的避暑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