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江堰市有哪些旅游资源?

成都市

都江堰,是四川省下辖、成都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入海口,东部有彭州市和彭州市。位于郫都区与温江区交界处,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与崇州市相连。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市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5个镇。 2021年,都江堰市户籍人口62.39万人,常住人口71.74万人。

都江堰,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简称“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两千年,因堰而兴,因水而兴;新中国石器时代是古蜀祖先聚居的地区,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都江堰-青城山民国时期被列为川西风景名胜区。 2019年7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 9月,入选首批国家全区域旅游示范区。

2021年,都江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4.2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0.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6.27亿元,三产业结构比为7.833.1:59.1。

2.都江堰旅游发展规划

都江堰因李冰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目前,在市政府“西部调控”政策的引导下,绿色产业正在打造。前景广阔。

3.都江堰风景区资源

都江堰风景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岷江畔,四川省都江堰市西部。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区。都江堰附近风景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有伏龙寺、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是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当时,李必吴氏采用中流为堰的方法,在岷江峡谷用石头筑成石坎。古称都江鱼嘴,又名分水鱼嘴。鱼嘴是将闽江水流一分为二的分水工程。东边的叫内江,为灌溉渠供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干流。里地(同堆)建于冠县附近的岷江南岸。里地是一堆用凿石隔开的岩石,夹在内外河之间。李垒东面是内江入海口,称宝瓶口,具有控制水流的功能。

4.都江堰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1)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举世无双。

(2)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不过都江堰。

(三)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巧妙,川川之福​​,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呼风唤雨的伟大力量。

(4)浮上芙蓉花组成的波浪蔚为壮观,都江堰、青城山的建筑造型蔚为壮观。

(5)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流传后世。

诗:

《都江堰》清吴文熙

何年龙卧大江滚滚?

诸神的名号万古长存,斧头劈山。

敢退堰,羞于年少才慰农。

我爱秦总督,步步归来。

起源:清朝

作者:吴文熙

都江堰的作用:都江堰唯一的作用就是引水用于灌溉和防洪。航运和城市供水的作用除外。都江堰拦截了部分原有的天然河流(岷江),用来灌溉成都平原。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都江堰的各个通道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遍布整个成都。可以说,天府之国的起源是因为都江堰的存在。

5.都江堰旅游项目

都江堰市隶属于成都市,是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其经济水平还是不错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到都江堰参观这里的景点。旅游是都江堰的重点项目。距离青城山也很近。游览完都江堰,还可以去青城山徒步。前山和后山都很美丽。

6.杜的价值姜堰旅游

个人觉得买青城山都江堰年卡还是值得的。

问青城山,参拜都江堰。这句话概括了两地景点的精髓。

青城山,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本土宗教传统,道教的发祥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青城山前山的天师洞也是其中之一十大道教洞窟中,青城山清静于世,峨眉则为世间。展示。也说明青城山风景独特美丽,也是成都的避暑胜地。

都江堰是中国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它灌溉川中平原。伏龙观宝瓶口、鱼嘴、飞沙岩构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代表了古代人民的水利工程。他是智慧的结晶。所以我认为值得购买。

7.都江堰是文化旅游资源吗?

如果自己去没有导游或者跟朋友一起去,可以先在优酷或者腾讯视频搜索《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看完就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它。去都江堰会更直观。最好是从茶马古道倒走到二王庙再到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岩、宝瓶口,因为三个主体工程的原则是从鱼嘴到飞沙岩再到宝瓶口。瓶口按此顺序排列。最后祝愿去都江堰的朋友们能够从中有所收获,玩得开心?

8.都江堰旅游规划开发

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由李堆公园和宝瓶口、飞沙堰、鱼嘴三个主要水利工程,以及二王庙、沁雁塔、松茂古道组成。

<为了让您更好地游览都江堰,我们特为您制作了以下旅游攻略。

都江堰风景区最重要的入口是沁雁塔入口,所以我们特别向您推荐的游览路线是从沁雁塔进入景区,从离堆公园出发。

这条路线有两个优点:

第一,这条路线是从高处到低处游览,可以节省你的精力和时间,

第二,在你俯瞰之后从琴雁塔上游览都江堰,对整个水利工程和岷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可以沿着岷江水流方向依次参观三大水利工程,让您更好地了解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的详细情况。本质。

然后我们从沁雁塔入口进入景区后,首先鸟瞰都江堰水利枢纽从高处眺望,然后下到二王庙。在这里,您可以了解有关李冰父子的一些事情。故事。

从二王庙出来有两条路,一条通向安澜索桥,一条通向松茂古道。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路线是直接去安澜索桥,但是如果时间充裕,体力好的话,可以先去松茂古道。往上走,古道全长约1500米。沿途有玉垒关、斗溪台、城隍庙等景点,景色还不错,但一定要记得返回二王庙。

过了安澜索桥,可以近距离观赏都江堰水利枢纽第一座水利设施鱼嘴。然后沿金刚堤前往飞沙岩,全程约1.5公里。你可以选择步行,也可以选择叹息鱼嘴的观光巴士。参观完飞沙岩,我们前往伏龙寺,从伏龙寺俯瞰宝瓶口。伏龙观广场右边就是都江堰博览园。除了供游客休息外,这里还设有放映室,可以观看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的视频。

最后参观立堆公园。随后从礼堆公园入口步行出景区。在景区收费处旁边,还可以参观都江堰市著名的南桥。可以在南桥小憩,看脚下奔腾的岷江水。至此,我们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

当然,如果从李堆公园入口进入景区,只能参观逆水流方向的水利工程,然后参观二王庙和沁雁塔。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就不要先离开沁雁塔,但沿松茂古道至玉垒山公园出口即可。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侧岷江畔,距成都56公里。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是现存最古老、至今仍在灌溉田野、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唯一现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点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主要由鱼嘴引水堤、飞沙堰溢洪道三部分组成、宝瓶口进水口及百丈堤、人子堤等附属工程。科学解决自动河道问题引水(鱼嘴引水堤四部分6点水)、自动排沙(鱼嘴引水岸28点沙)、控制来水(宝瓶口、飞沙岩)等问题消除了洪水,使西部地区四川平原素有“水旱随从”“天府之国”的美誉。 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多个县。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主体工程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引水灌溉田地,分洪减灾,起到“分四六除旱”的效果。

鱼嘴引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引水工程。因其形状如鱼嘴而得名。它位于闽江中游,将岷江分为内河和外河两条。西侧称外河,俗称“金马河”,为岷江正常水流,主要用于排洪;沿山麓东侧称内江,为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泄洪道”具有显着的泄洪截沙功能,故又称“飞沙堰”。飞沙岩是都江堰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它看起来很普通,但实际上却有着非常伟大的功能。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免遭洪涝灾害的关键。

飞沙岩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河水量超过宝瓶口的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会从飞沙岩溢出;一旦发生严重洪水,它就会自行倒塌。堤坝将允许大部分河水回流岷江干流。另一个功能是“飞沙”。岷江从崇山峻岭中奔涌而出,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和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河流下去,就会堵住保平口和灌区。

古代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搭建的临时工程;现在它是用混凝土浇筑的,以确保其一劳永逸的效果。

宝瓶口:宝瓶口起到“控制闸门”的作用,可以自动控制进入内河的水量。它是由潜山(现称关口山、玉垒山)延伸至岷江的长脊凿成的。其中一个开口是人工凿成的喉咙,控制内江水的流入。因其形似瓶口,功能独特,故名宝瓶口。左边的山在右边宝瓶口因与山相隔,故名李堆。在宝瓶开启之前,李堆是尖山虎头岩的一部分。因宝瓶口自然景观雄伟,素有“利都索峡”之称,是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都江堰是一个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大中小型水库、池塘堰组成的庞大工程系统。负责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7个项目。灌溉成都市36个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流、水产、养殖、林业等果树、旅游、环保等多方综合服务这些目标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溉面积居全国之首。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蜀郡太守李冰率蜀各族人民修建了不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充分利用了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河口特殊地形、水脉、水势,顺势无坝引水,利用重力灌溉实现筑堤、引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形成体系,确保防洪、灌溉、输水和社会用水的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最伟大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堰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都江堰的建设是以不破坏自然资源为前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化害为利,实现人、地、水的高度协同统一。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然存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溉面积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渐采用混凝土砂浆鹅卵石技术修复和加固渠首工程,并增设了一些水利设施。 “深滩低筑堰”、“因势利导、因势利导”、“遇湾抄近路、遇顺抽心”等工程布局和治水策略尚未形成。改变了。都江堰是众所周知的因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而闻名。以其“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灌溉面积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国内外。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世界水资源利用最佳典范。

都江堰渠首三大主体工程均建在岷江口。这里群山环抱,河流环绕,气势磅礴,风景绝佳。严公人物代代相助;文人墨客常与此相会。都江堰附近风景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有伏龙寺、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灵岩寺等。

都江堰灌溉工程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有“天府之宝,人杰地灵”的美誉。灌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辉煌、小镇风光丰富多彩,美丽动人。灌区水利星罗棋布,各显神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 “人民渠、东风渠、三河堰、通济堰,碧水清澈;黑龙潭、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荡漾;龙泉贯入,天成万物,灵水涌出。”整个灌区呈现出“长龙踏地,银河横空,彩虹冲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画卷。

都江堰不仅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一颗璀璨明珠。最伟大的是,堰已经存在了2250多年,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都江堰的建设是以不破坏自然资源为前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化害为利,实现人、地、水的高度协同统一。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姜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杰作。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唯一现存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没有水坝的水。它已经连续使用了2200多年,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功效。李冰治水,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不愧是一项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宝瓶口”引水属于自调节控制问题,是重力灌溉渠系的总开关。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支流,发源于川北高寒地区。每当春夏两季山洪爆发时,河流就从冠县奔流而下,注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代经常发生洪水。一旦洪水退去,沙石就会被抛回数千英里之外。冠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也阻挡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太守相当于现任专员,或大于专员,但小于刺史) )。他造福人民,消除洪水,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股,其中一股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溉田地,转害为利。为此,李冰在儿子二郎的协助下,邀请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东流岷江的地形和水情进行实地勘察,并决心钻穿玉垒山,引水。水。在没有火药的情况下(东汉发明了火药,也就是公元25年到220年之间),无法爆破,他就用火烧岩石,使其爆裂(热胀冷缩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最后在玉雷山凿出了山口宽20米,高40米,长80米。 (低水位时的流速为每秒3米,高水位时的流速为每秒6米。)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名“宝瓶口”,并堆放着大量的水。从玉垒山上分离出来的石头,被称为“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建成后,虽然起到了引流、灌溉的作用,但由于河东地势较高,河水很难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带领众人来到了玉垒山不远处。岷江上游和中游建有堰,并修有大竹子。河中央堆满了鹅卵石,形成了一座狭长的小岛,形状像鱼嘴。岷江流经鱼口,分为内、外两条河。外河仍沿原流流,内河则流经人工运河,经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进一步发挥分洪减灾作用,在导流堰与李堆河之间修建了200米长的溢洪道,流入外河,确保无溢洪。内河灾祸。前面建有溢洪道,有弯道,河水形成循环。当河水超过堰顶时,洪水携带的杂物就会流入外河,这样就不会堵塞内河和宝瓶口水道,故名“飞沙堰”。飞沙岩的设计采用了旋流原理噢。为了观察和控制内江的水量,雕刻了三个石桩人物,放置在水中,让人们知道“干水(低水位)覆盖不够,洪水(高水位)”。不会遮住肩膀。”他们还雕刻了石马,放置在河中央,以此作为每年最低水量时洗滩的标准。

紫坪铺水利枢纽

说起都江堰水利枢纽,就不得不提到紫坪铺水利枢纽

紫坪铺水利枢纽位于都江堰位于岷江上游,距市区西北9公里。岷江是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甘肃交界的岷山南麓。流经茂县、汶川、都江堰市及华南地区横都平原。在乐山接纳大渡河、青衣江,在宜宾汇入长江。岷江全长711公里,流域面积135881平方公里。岷江上游水资源丰富。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也有地下水和山地融雪水补给。流域的汛期为每年6月至9月。

闽江流域先后建成玉子溪、映秀湾、太平驿、福塘坝引水电站一级、二级水电站。但上述电站仅具有单一发电功能,不具备供水功能。为充分开发利用岷江水资源,缓解成都平原供水、供电不足的矛盾,促进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经济方面,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其列为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2000年12月,水利部批准了该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001年2月,国家计委批准该项目开工建设,并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是以灌溉、供水为主,兼具发电、防洪、环保、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其永久性建筑符合10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计。该项目已于11月下旬竣工2002年; 2005年11月1日首台机组发电;工程于2006年12月竣工。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64.33亿元,总投资69.76亿元。

枢纽建筑主要由挡水坝(大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56米)、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沙坝等组成。冲水孔、1#排洪排沙隧道由2#排洪排沙洞组成。水库总库容11.12亿立方米,年度调节功能不完善。库区面积18.16平方公里,回水长度26.5公里。该电站配备4台水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190MW,总装机容量760MW。提高了灌溉用水的保证率旱季都江堰灌区1008万耕地。每年旱季增加灌溉供水量4.37亿立方米,可灌溉邻近灌区314万块农田。提供水。项目建成后,除了保证向成都市提供20立方米/秒的环境用水外,成都的供水量也将从目前的28立方米/秒增加到50立方米/秒,年供水量将增加3亿立方米。利用水库蓄水滞洪调节功能,可将岷江上游百年一遇洪水降至十年一遇,基本消除金马江河段洪水威胁。紫坪铺电站发电量34.17亿千瓦/小时,提供相对经济的峰频川西电网调电能力。同时可以起到防洪、拦沙等效益,保护都江堰水利工程免受破坏。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调节岷江水量,开发都江堰灌区,提高灌溉用水保障率,缓解成都平原包括成都市、提高岷江中游和成都平原防洪标准。 ,为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9.都江堰旅游开发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导流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三大主体工程以及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组成。闽江分为分为外河和内河。外河排洪,内河引水灌溉。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都江堰水利枢纽主要景点有伏龙寺、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观、李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枢纽等。

1.沁雁塔:沁雁塔原为观景台。站在琴岩楼上,凭栏远眺,都江堰、鱼嘴堤岸、飞沙岩、里堆、玉垒关等尽收眼底。 、松茂古道、安澜索桥等;

2.安澜索桥:是我国五座著名古桥之一,全长320米;

3.福隆寺:福隆寺位于李堆公园内。伏龙寺紧邻深潭,据说是当年开凿的北宋初年,李冰曾在此治水,曾在此降伏恶龙。现存寺院共三层。前殿中央有一尊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雕刻的李冰石像。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和唐代金仙、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伏龙寺又名老王庙、李公祠、李公祠等。

4.李堆公园:李堆公园占地90余亩,始建于1932年,是成都都江堰的风景区之一。

5.二王庙:二王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百花岭路。位于都江堰岷江东岸玉垒山麓。纪念中国都江堰挖掘机和中国都江堰挖掘机秦蜀郡太守。该庙供奉着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二王庙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南北朝,原名崇德寺。清代后更名,成为四川旅游胜地。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6日,都会举办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庙会。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代蜀郡太守李冰所建。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唯一以无坝引水为特点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水利工程。位于都江堰市西部岷江干流上的一座古代水利工程。

都江堰常规路线为:景区入口——伏龙寺——观赏亭子——碑亭——人子堤、金刚堤——安澜索桥——二王庙——步云梯——玉垒亭——松茂古道——玉垒关——景区出口。景区内有旅游巴士,线路为:北岭-鱼嘴。不过距离比较近,如果不赶时间的话,就不用搭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