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黎平红色旅游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13个部门联合公布的30条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有贵阳-凯里-镇远-黎平-通道-桂林航线。 。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区中,仅有百色左江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和桂林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位列其中。红军长征纪念景点有灌阳新卫封锁战场和九海井,周恩来、朱德等指挥红军渡过湘江的“三官堂”(又称红军堂)等。负责兴安、光化铺、兴安泉州。周县焦山堡堵点战场、兴安华红军标语塔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龙胜的江、老山街、红军岩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公园于1996年1月在广西兴安县建成,是各界人士进行红色旅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驻中山北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和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鲁磨(位于灵川县定江镇)军需中转站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百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1938年,中共中央派李克农到桂林建立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他租用了万象石窟,并在里面配备了警卫室、值班室、秘书室、机要室、广播室和通讯室。周恩来、李克农同志的住宅。 1940年“皖南事变”期间,周恩来、叶剑英、徐特立、博古等均通过重要据点鲁磨转移到各地。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赴苏联出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会议。由于得知越南已被日军占领,无法回国,中共安排他担任鲁磨转运站救护室名誉主任半年。 《救国报》旧址 1937年8月24日,上海文化圈救国会机关报《救国报》在上海创刊。 1937年11月22日,上海沦陷,《救国报》被迫撤离。 1939年1月10日,《救国日报》在太平路四号复刊。d、桂林,在宣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1年3月1日,《救国日报》被国民党清政府查封。

2.贵州黎平县旅游

贵州黎平

《黎平生死》是由赵雷、詹博、刘芳执导,何胜明、苏青主演的古装战争剧。该剧讲述了1934年黎平会议前夕,中国工农红军先遣队在贵州黔东南为中央红军探路,发动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争取民族解放的故事。消灭敌人,保证黎平会议的召开。

3.贵州黎平红色旅游基地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研究红一军团战略方向。经过激烈的辩论后,会议他拒绝了红一军团和红二军团前往湘西的需要。红六方面军集结湘西建立苏区,同意毛泽东的意见,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挺进,决定在四川建立新苏区。 - 贵州边境。

4.贵州黎平红色旅游线

凤凰古城、张家界、梵净山、镇远古城、西江千户苗寨、黎平会议旧址、小七孔。

吉首至荔波公路属于湘西黔东第一线。是我国的风景区之一,仅5A级景区就有数个。这些景点中有山清水秀的张家界、梵净山、小七孔等。还有凤凰古镇、镇远古镇,人文气息浓郁。同时此外,还有民族风情浓郁的西江千户苗寨和红色文化景点黎平会议会址。确实是一条既学习又观光的好旅游线路。

5.贵州黎平红色景区指南

1934年

1月,中共毕节支部成立。林青被任命为书记,领导“草原艺术研究会”开展反蒋、抗日救国群众运动。 。

5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由四川彭水(现属重庆市)渡过乌江,经贵州务川县路池坝抵达唐坝地区(现属沿河自治县),6月1日攻克沿河县。

6月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局在凤翔溪召开会议( (现属德江县)并决定在印江及沿江地区发动苏维埃运动。

7月21日,黔东特别行政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贵州沿河县银厂坝召开,成立黔东特别行政区革命委员会地区已公布。

9月,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史称“九工委”)在贵阳成立,以中共地下党员为核心,由内部人士组成以及党外。

9月20日,担负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侦察寻路任务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从湘赣革命根据地突围区,进入贵州黎平境内。

10月,石阡县甘西周边地区受灾被湖南、广西、贵州等省敌军包围。石阡牛山一带,一百多名红军战士跳崖壮烈牺牲。

10月24日,红六军、红三军主力在贵州印江木黄胜利会师。红三军恢复军衔为红二军,两军组成统一的战斗实体。随后挺进湘西,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统筹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12月13日,中央红军进入贵州黎平县,15日攻克黎平县。

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拒绝“左”倾冒险派坚持中央红军北上湘西参加二、六军的主张。红军,并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决定迁往黔北建立新根据地。

1935年12月31日至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国在贵州瓮安猴场召开会议,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行动方针的决定》,再次否定“ “左”倾冒险派前往湘西,决定红军立即渡过乌江,向遵义进军。

1935年

1月2日至6日,中央红军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等地分三路突破乌江。

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市。

1月12日,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市。遵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红军干部罗子明任主任委员,工人代表邓云山任县革命委员会主任e 主席。毛泽东、朱德等出席开国大会并讲话。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纠正当时决定性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结束了中央“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组建党中央第一代领导班子作为核心,在最关键的时刻救国。党拯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治成熟的开始。

1月,林清去遵义向罗麦(李维汉饰)汇报,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主任了解贵州地下工作情况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贵州省工委,林清任书记,邓志革、秦天真(后为刘茂龙)为委员;批准成立中共遵义县委员会,林清任书记。省工委成立后,与红军合作,发展组织,成立军事团,开展武装斗争。 7月19日,林清等人被捕。 9月11日,林青在贵阳英勇牺牲。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省工委工作重点转向农村。

1月19日,中央红军从遵义地区北上,遂向北渡长江。 1月28日,红军在土城青岗坡与敌激战。 1月29日,从土城、元后场(今元后)渡赤水河。 2月18日至21日,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两次渡过赤水,重新进入贵州,突然袭击娄山关,再次占领遵义城,歼敌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余人。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伟大的胜利。随后红军再次调兵西进。 3月16日至17日,它从茅台及周边地区3次穿越赤水,重新进入川南地区。红军突然东进,于3月21日至22日从二郎滩、大坪渡等地四次渡过赤水。随后,红军渡过乌江南下,佯攻贵阳,诱出滇军。4月底离开贵州,5月初机缘巧合渡过金沙江,逃离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四渡赤水战役是中央红军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关键战役。

3月10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遵义狗坝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毛泽东组成的新“三人团”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负责指挥全军。军事行动。

4月16日晚,彭德怀、杨尚昆以第三军名义与卢瑞光签订了《反对蒋介石、王家烈、于国才苛捐杂税协议》。卢瑞光收治了12名红军伤员。 ,并接受红军捐赠的36支步枪和一面红旗,红三军成功穿过流马地区。

4月22日起,红军先头部队渡过黄泥江进入云南,5月初主力渡过金沙江。中央红军摆脱了蒋介石数十万大军的围堵,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1936年

1月7日,红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到达江口、石阡等地休养。 19日在石阡召开会议,随后转战黔西,占领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地区。

2月8日,中共川滇黔省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在大定成立。

2月14日,贵州抗日救国军成立编于毕节。周素源被任命为司令员,辖阮俊臣、奚大明、周志富三个支队。后来周素源、邓志革率领“贵州抗日救国军”,周志富部跟随红军长征北上,其余部队则留下继续革命斗争。

3月2日至29日,红二方面军、红六方面军在贵州乌蒙山区与国民党军队在乌蒙山展开迂回战斗,粉碎了敌人的重围。长征胜利。

3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川滇黔分部在贵州盘县“九间楼”召开会议。决定红二、六军团北上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共同北上抗日。钍盘县会议是红二、六军团长征的战略转折点。

6.黎平县红色旅游

黎平会议的历史是:

1.会议时间、地点:1934年12月18日,中央第六届政治局会议在贵州黎平县召开

。 2、参加人员:周恩来主持会议,参加人员有博古、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陈云、刘少奇等。李德因病未出席。

3.会议内容:继续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和行军路线。博古仍然坚持中央红军进入湘西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主张;毛泽东主张放弃原计划,转而向黔北进军,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的建议经在座大多数同志同意,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原则的决定》,决定放弃原计划参加红二、六军。同时还决定适时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审议黎平会议决定,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的经验教训。镇压”运动和长征。

4.意义:黎平会议是海峡会议争论的延续,是长征以来决定性战略转变的关键。最终确定了向贵州调兵的战略方针,为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军事冒险主义是错误的,已经做了重要的准备。

7.贵州黎平红色文化旅行社有限公司td.

黎平少寨红军桥实际上是一座杉木结构的木桥。南接机场,北接迷人的少寨村。桥下碧波荡漾,岸边村姑浣纱。青山绿水,蓝天朝霞,一色一色,确实是霸州河沿岸一道亮丽的风景。少寨红军桥我走过好几次,实在记不清了。在我的印象中,第一次走过红军桥,已经是十五年了……

榕江烈士陵园

榕江烈士陵园位于广东省南部,县。山上,距县城2.5公里,距县城以南河口过河约1公里,是榕江县最大的烈士陵园。榕江烈士陵园始建于1985年12月11日。周围松树环绕,波涛汹涌。北连美丽迷人的“乌榕山”,远处壮观的榕江大桥,富饶的“三宝”侗乡和三峰“……”和平村旧址

镇远“和平村”旧址是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俘虏营”(国民政府军政部镇远和平村工作队)旧址。日本人民抗战革命同盟会)”。原为国民政府贵州省第二模范监狱,占地6422平方米,东西宽77米南北长83.4米,院墙高8米,正门临街,分前院、后院,设有办公楼、门卫室、礼堂、发布...

黎平会议遗址(黎平会议纪念馆)

1934年12月14日,红军长征途经黎平。 18日,党中央召开长征期间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东进贵州的正确主张,作出了《关于建立川黔边境新根据地的决定》。会议会址是一座明清建筑,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黎平县老城区。原胡荣顺店内。

8.贵州黎平红色旅游胜地

黎平会议是1934年12月18日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黎平县时,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县召开的会议。

1、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博古、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何云、刘少奇等

2.会议继续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和前进路线。博古仍坚持中央红军进入湘西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毛泽东主张放弃原计划,转而向黔北进军,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境根据地。经过激烈辩论,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了与会大多数人的赞同。经同志们批准,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原则的决定》,决定放弃原计划参加红二军团、红六军团。还决定适时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审议黎平会议决定,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和军事指挥工作的经验教训。长征。

3.黎平会议是海峡会议争论的延续,是长征以来决定性战略转变的关键。最终确定了向贵州调兵的战略方针,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冒险主义的错误做了重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