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闽南建筑旅游(福建泉州地标建筑)
1.德化瓷业
德化是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宋代,德化瓷器远销海外。明代德化烧制的白瓷完全透明,形似象牙,故称“象牙白”。德化瓷的品种有:建白瓷、高白瓷、素白瓷以及新开发的宝黄、建红瓷、朱砂玉瓷、紫砂陶、劈釉、银丝釉、各种琉璃等。主要产品有中西餐具、茶具、酒具等各类日用精品瓷,各种传统人物、动物瓷雕,花瓶、花盆、灯具等艺术陈设瓷。
2.惠安石雕
惠安被誉为“石雕之乡”,历史悠久。阻力大台北龙山寺的石柱上、鼓山涌泉寺的青石建筑、南京中山陵前的华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石柱上,都是回族的杰作。石雕艺术家。惠安石雕的主要原材料为青石、花岗岩等,产品有圆雕、浮雕、影雕、碑石四大类近200个品种。
2.泉州闽南特色建筑福建闽南地区的古民居是闽南人居住的传统民居。闽南的每一座古民居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美感,也是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这些古民居凝聚了闽南人坚韧、沉稳、豁达、开朗的性格。每一座古民居的布局理念都与当地巧妙结合生活方式,秉承闽南人温柔内敛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东西正在慢慢消失。这些留给我们的伟大财富,如果不亲自体验,就无法欣赏。
10世纪老宅——漳州石马杨家大宅
漳州市石马杨家大宅坐北朝南,三进式结构。清光绪甲辰年(1904年)奠基,1906年竣工,总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建造宅邸的工匠都是名匠,工艺精湛,建筑材料实用优质。气势磅礴,古色古香,堪称龙海第一。
杨家大宅
9 李公藏故居——赤赤湖楼、繁仔楼
赤赤湖楼是印尼爱国侨胞所建回国时的中国人李公藏 传统的两进两开间的房子,宫里有一间大房子。位于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南安市关山村。中西合璧的繁子楼始建于1899年,历经百余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闽南有句俗话:“看山财,不看房子;看山财,不看山财”。是闽南建筑瑰宝。
繁仔楼
8雄伟壮观——小三房古屋
小三房古屋群,位于泉州泉港区古城,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由9栋大小不同的古民居组成,面积6700平方米。始建于1786年,为悬挑屋顶、砖瓦屋顶、一堵墙。雍容大方,红梅蔚为壮观。最能体现闽南建筑艺术水平。
古宅
7刘百万屋——土坑古民居
刘氏古宅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土坑古民居群的整体规划颇有见地。这些古宅排列成八排,井然有序。每排相距30-50米。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向东南方向。它们通风良好,冬暖夏凉。闽南建筑的最佳方位是交通和活动方便。被评为泉州市“十大古民居”、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土坑古屋
6情绵绵——兰琴古屋
兰琴古屋位于厦门市,殿堂高,瓦片大,水边的亭台楼阁。平台曲径通幽,是厦门保存最完整的闽南风格古建筑。
兰琴古宅
5 红砖建筑典范——三罗楼
这座“皇宫”位于漳州长泰县沿溪镇”风格”的大房子,大约80年前。分左、中、右三栋楼,故称“三罗楼”。有房间30间,客厅8个,天井7个,面积4500平方米。这是一座奇特的古宅,有着不断变化的故事。
三罗楼
4复兴堂位于永春县,是传统建筑工艺的代表。面积约1443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由正门、门厅、天井、两翼、正厅、左右警卫室组成。其结构为砖、石、木混合结构。这红砖灰瓦,两端凹凸的燕尾脊,精美的雕刻,似乎在诉说着它昔日辉煌的故事。柱子上刻有名家题写的对联和家训;窗户上镶嵌着栩栩如生的石雕人物。历经70年的风风雨雨,复兴堂依然美丽、光彩照人。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绝唱”。
复兴堂
3老梵志故居
老梵志故居位于泉州市城南军巷东侧,前有九一路,后有龟滩巷。桂坛巷因桂坛宫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该胡同位于清源书院南侧。早期科举时代,中学书院是考生云集争冠的地方。比喻考生登上神坛,获得桂冠,故此胡同得名
范志老宅
2蔡氏古宅群
蔡氏古宅位于南安市官桥张里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862年,共有较为完整的房屋16间。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脊高,雕梁画栋,前门墙壁浮雕砖,立体感强。窗棂上刻有花鸟图案。装饰巧妙,别有一番情趣。篆书、隶书、楷书,各有神韵,留下了许多当时名人的字画。木雕、泥塑、砖雕、石雕随处可见,工艺精湛。大多采用透雕、浮雕、平雕等技法。雕刻内容丰富包括动物、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古代图案等。古民居精美的雕刻不仅集中了闽南成熟的雕刻艺术,还体现了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和东南亚文化的影响,深受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大观园”。闽南建筑”。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1 闽南第一村——戴威古屋群
戴美村位于楠溪江下游,九龙河.该聚落是漳州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被誉为“闽南第一村”。由276栋古民居组成。 “开章圣王”陈元光第31代传人陈世锦在此创业。其中明清建筑49座,距今约560年历史。古民居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工艺精湛,四面环水。戴维村古民居是目前漳州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可以说是闽南建筑装饰的一个缩影。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研究闽南建筑风格沿革和村落发展历史的重要范例。
道尾古民居
3.福建泉州建筑特色开元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主体建筑奠基于10世纪。至今仍保留着中国古代大规模佛教寺庙建筑的发展。其形成初期的典型布局,即在中轴线庭院的东西两侧增建塔楼庭院。 14世纪以后就很少见到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非常珍贵。
寺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紫云坪、天王殿及拜亭、拜庭及东西回廊、大雄宝殿、甘露坛、藏经阁及其南北向建筑。东侧是潭岳寺。东西两侧矗立着镇国塔、仁寿塔两座宋代石塔,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
开元寺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深受人们喜爱的佛教寺庙。是泉州市民最信仰的佛教寺庙。每年举办20余场大型法会,如:每年农历二十六精进佛事礼拜等。周日、元宵节、浴佛节、佛诞、中元节等具有代表性的佛教节日都会举行法会,宗教传统和民间信仰一直延续。
4.泉州闽南安次耳鼻喉科架构1.地域性
以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红砖大宅为例。这种建筑深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它们呈庭院形式布局,讲究中轴对称,但在建筑材料、屋顶造型、建筑装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建筑材料方面,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通常以木材为主,而闽南地区盛产白色花岗岩,传统民居建筑也大量使用此类石材;中国传统建筑大量使用青砖、青瓦,而闽南民居则普遍使用红砖、红瓦(板瓦、筒瓦)。白色花岗岩和红色裸露砖两种建筑材料的有机结合,赋予了闽南民居建筑的美感。在墙面表现形式上充分发挥砖石的特点,在色彩上营造出对比和谐的效果。闽南民居的屋顶形状一般采用带坡度的凹曲线,两端为高耸的燕尾脊。如果是五间大屋,屋顶上就会多出两条燕尾脊,不同高度的燕尾脊相互穿插。造型和结构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独特魅力,而中国传统建筑很少采用燕尾脊。闽南民居注重细部装饰,充分发挥砖雕、木雕、石雕、泥雕、彩绘等民间工艺的作用,使墙壁、屋顶具有鲜明的装饰美,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环境,形成闽南独特的地域色彩。
2.多样性
有一个闽南建筑类型繁多,堪称建筑文化的聚宝盆。除传统民居建筑外,还有各种欧式建筑、中西建筑、宗教建筑、寺庙建筑等。民居建筑数量最多的是红砖房、土楼和土堡。近代,文南市区也出现了手巾、竹钱等街屋。
5.泉州古建筑泉州十大祠堂
1.开县县令詹公祠
开县县令詹公祠古时位于县衙鼓楼东侧。现迁至凤冠山南麓大石庵、安溪一中体育场北侧,供奉安溪第一县知县詹敦仁。詹敦仁(914-979),字俊泽d 庆隐,任开县县令,封靖惠侯。祖籍河南广州固始。祖父詹钻跟随王慎之到福建,后隐居仙游县志德山下。敦仁自幼读书严谨,勤奋好学……
2.郭氏宗祠
郭厝村隶属凤尾镇,东临湄洲湾,北临富联生活区。是泉港著名的回族民居,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郭氏的祖先住在河南省广州市固始县。唐末,闽王王慎之开发福建时,郭宾、郭植兄弟避难福建。他们先居长乐,后五朝后梁迁居仙游。后来,郭斌娶了戴氏的女儿,迁居泉州,形成了另一个家族。呃分支;郭治迁往西安……
3.陈埭丁氏宗祠
陈埭丁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安豆村。祠堂始建于明初,历经修葺、改建、扩建。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回族祠堂。丁氏家族原本是阿拉伯人。其始祖赛典赤占司丁(1222—1279)元代为官,官职为平章正事。其后裔的一支于元代入泉经商。元、明、彝代,族群……
4.李广宅庙
时代:清代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虎头镇 古时为闽南地区,闽中主要商品交换集散地之一,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东端的源头,茶叶和陶瓷路。明清时期尤为繁荣。 “镇内有明清古建筑二三百座,仅镇区就有190多座。其中较为完整的明清古民居68座,每座都有这是一首凝固的诗。”贤良寺,第一……
5.施琅宅庙墓位于施琅出生地晋江市南龙湖雅口村。施家的宅院和寺庙在明末清初被毁。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冬重修,次年秋竣工。祠堂有东、西、中及都业衙门、孝宗、侯府等住宅。静海侯府最为宏伟。位于祠堂西侧,坐北朝南。这是一个拉尔具有三个下降和两个扩展房屋的ge级建筑,具有桶型木结构。 ,硬山顶,三进五出,大小房屋6间……
6间。清源山南少林寺
位于清源山风景区东岳山麓,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是泉州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全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林七丛林”之一。相传为唐初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智空来闽所建。占地500亩,依山而起。规模宏大,宫殿宏伟,香火旺盛,武功古朴,寺院以武功着称。南少林寺以禅入武……
7.延平太子庙
延平太子庙位于南安市石井镇。在t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下旨将郑成功灵柩迁至家乡南安,安葬于郑氏祖坟,并建庙祀之。祠堂坐西南、东北,前临大海,背靠敖石山。沿中轴线自北向南有影壁、山门、正殿,侧面有附属建筑,门前有旗杆石。大殿面阔3间,木结构,挑梁,硬顶,燕尾脊……
8.蔡襄祠(蔡襄纪念馆)
蔡襄祠蔡仲惠(蔡襄纪念馆)庙)位于洛阳市桥桥南街南侧。是为了纪念蔡襄的功绩而建的。该寺自北宋始建,历代屡有修葺。存在者廷蔡忠惠祠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三开间,三进殿。第一个入口是穿过大门,门顶有一块大匾,上面写着“宋总督蔡仲惠公祠”。门廊石柱上有清末尚书、两广总督黄宗翰之子昙华与黄毅所写的对联。对联...
9.玉斗康氏宗祠
玉斗康氏宗祠 玉斗康氏宗祠位于玉斗镇玉斗村。始建于明万历乙未年(1595年),历代均有重修。悬于山顶,坐北朝东南,西北,面积1440平方米。为砖、石、木混合结构,正殿悬于山顶,为斗笠混合结构。这里的康氏家族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从安溪光耀里迁居永春。至今6...
10.安海金墩黄家祠 p>
安海金墩黄氏祠堂位于安海镇红海路218号,年代为清近代,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被焚毁。清初拆毁,后重建,近年整修,现存建筑为近年迁建,坐北西北,坐东南,三开间,两开间,保留清代构件,闽南祠堂的建筑风格。安海金墩黄氏历代人才辈出,不少移民到东南亚和台湾。2...
6.泉州历史建筑< p>有一座传统的“宫殿式”大房子,布局以关于《易经》的思想。是泉州最典型的住宅类型。有三开间、五开间之分。有海湾、防护屋、庭院,山势突出,两侧对称,横向展开布局。进深有二层、三层、五层。以庭院作为庭院的组织单元,庭院、走廊、水贯穿整个房屋。砖瓦较多,外墙多用石基、红砖砌筑。采用木框架作为承重结构,多采用硬山墙屋顶,屋脊弧形凸起,“燕尾”脊角华丽动人。7.泉州文化建筑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发达。世界各地的商人云集于此,将各地的文化带入泉州。这也是o 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有独特的异国情调,也有中外名著,层出不穷。
最具代表性的有开元寺、东西塔、清净寺、曹安摩尼光佛像、伊斯兰教圣墓、六圣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天后宫、真武光寺、泉州府孔庙寺院、洛阳桥、安平桥九日山祈风石刻群等。此外还有保存完好的建筑遗址如德吉门遗址、石波斯寺遗址、磁灶窑遗址、德化窑遗址等。这些建筑体现了多种文化和宗教的融合。也体现了泉州海洋般的胸怀。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和平共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