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
答案:风吹雨打等级:新手(02:51:16)
为什么这么懂?
在谈到韩国丰富的文化时,有些人常常将其形容为独特的文化。确实,韩国文化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但这个形容词有时可能用得太多或不恰当。了解东北亚文化是任何研究或认真讨论韩国文化起源的先决条件。亚洲其他国家对朝鲜半岛的早期影响可以从新石器时代的篦纹陶器和青铜时代的琵琶匕首、双柄镜子和几何图案中看出。
朝鲜民族早期的崛起和发展并不统一,但总体上以与中国人的积极接触和斗争为特征。朝鲜族自从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社会以来,其文化就逐渐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在一个。韩国制造了铁工具和铁武器。在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方面,韩国的发展也深受中国的影响。
然而,仅仅了解文化交流并不能完全解释韩国文化。正确认识朝鲜人民的各种特点,必须联系朝鲜人民的历史发展来解释这些特点。考虑一下佛教和儒教是如何传入韩国的。虽然儒教先于佛教,但韩国人民首先接受的是佛教,而不是儒教。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佛教比儒教更有利于建立一个由贵族统治和集权统治的扩张主义国家。有人认为新罗时代(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年轻人所倡导的世俗五戒来自于佛教,但也有人说是五戒大师元光。五戒,是佛教大师,但他也精通儒家理论。因此,对五戒的两种解释都是可能的。
不过,也应该考虑情况的另一面。当时,由于社会需要一套有利于王权和宗法家庭制度建立的道德准则,尽管佛教和儒教尚未传入韩国,但组织了被称为“花郎”的青年队和保护牲畜等财产无论如何都会受到认真对待。
禅宗也是如此。
早在新罗吞并另外两个王国百济(公元前 8 年 - 公元 660 年)和高句丽(公元前 37 年 - 公元 668 年)之前,禅宗佛教就已传入韩国,但直到统一的新罗时代(公元 668 年 - 仅935年末开始流行),当时强大的地方地主起来反抗中央集权统治制度。换句话说,禅宗被接受为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是一种适合当地土地所有者需求的宗教。
新儒家思想在高丽王朝(918-1392)末期开始受到关注,并最终发展成为主导朝鲜王朝(1392-1910)的哲学思想。据认为,它是在与中国元朝文化交流期间传入韩国的。但如果结合中产阶级的崛起来看,则可以更深入地解释新儒学为何被接受。
中产阶级是指具有地方乡绅身份的中小地主群体。他们进入官场不是通过世袭,而是通过国家科举考试。这些人为人正直,对亲元统治家族通过非法手段侵占大规模工业持批评态度。这个新兴的中产阶级欢迎新儒家的道德原则作为精神支柱。
这些人,后来成为我们这些新王朝的领导人,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崇拜强大的中国。
相反,他们努力发现民族的历史传统,将这一传统的起源追溯到檀群时代,并支持世宗国王(1418-50 年在位)实施新的朝鲜文字韩文。
到了 17 世纪和 18 世纪,朝鲜王国的学者们开始流行一种关注韩国技术和经济进步的新趋势。这一时期,移苗、一年两熟、修蓄水库等做法极大促进了农业发展。
组建以首尔、开城为中心的全国商务网络。港口商人促进了义州的对外贸易。独立手工业蓬勃发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了儒家学派的实践学。实践学习的目的是改革社会通过培养对民族历史传统的理解。实践学习前所未有地受益于西方文化和清代历史研究方法论在中国的影响。
与韩国文化的总体发展并行的是韩国艺术的发展。新建成的高句丽壁画风格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所形成的高句丽民族的性格是一致的。研究高句丽壁画风格的发展虽然有助于确定古墓葬的时代和文化交流的状况,但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些艺术品的历史意义。
新罗王国的石窟庵也是如此。
这座手工凿成的石窟寺庙,中心矗立着雄伟的乔达摩佛像,代表着统一的宇宙。这个石窟似乎表达了和谐世界的理想。两座石塔也是如此如佛国寺的释迦塔和多菩塔。这两座塔可能是统一新罗时代最好的石雕。他们是贵族性格的产物,他们并不蔑视绝对君主制体系中的和谐理想。
这两座石塔是纪念禅宗僧侣的建筑,是统一新罗末期出现的禅宗佛教艺术的典型。塔上的螺纹图案表达了那个时代与中央集权统治体系格格不入的复杂精神态度。
高丽瓷器的美丽体现了那个时代贵族统治阶级的强烈影响,但优雅的高丽瓷器显然具有高丽贵族的独特风格。
相比之下,韩国白土瓷器的古朴、庄重之美,与韩国军队和非军事上流社会重实用轻奢华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有直接关系。
韩国画有一般认为只是对中国画的模仿,或者只是中国画的一个地域流派。其实并不是。朝鲜绘画独具特色,其构图、笔法、色彩等都体现了朝鲜人的审美标准。
17、18世纪,一些画家运用大胆的笔触,对韩国风景进行写实创作。风俗画也在这个时期出现。风俗画描绘了年轻儒雅的青年男子(贵族)调戏妓女(受过训练为他人服务的女性,类似于日本艺伎)的场景,以及农民和工匠在各行各业工作的场景,都很典型。韩式风格。
虽然外国对韩国艺术的影响不容忽视,但如果不正确了解韩国历史文化的基本背景,就几乎不可能评价韩国艺术的真正价值。 。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常常被忽视。
虽然是一部作品艺术一旦离开了艺术家的手,就会有其独立的、内在的价值,但绝不能忘记产生作品的历史背景。
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品是超越个人审美水平的历史产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